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汶川巨震是“国殇”而非“天谴”

(2008-05-20 03:31:01)
标签:

汶川

巨震

中华

国殇

而非

佛家

天谴

朱学勤

娱乐

分类: 【文化时评】

汶川巨震是“国殇”而非“天谴”

 

文/田金双

 

汶川巨震是“国殇”而非“天谴”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家朱学勤的观点惹争议)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巨震,隔日,《南方都市报》在A32版个论版刊发“汶川巨震”的个论。在个论中,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家朱学勤发表“汶川巨震‘天谴’论”这一个人观点时如是说:“这就是天谴吗?死难者并非作孽者。这不是天谴,为什么又要在佛诞日将大地震裂?”
    而后,朱学勤“汶川巨震‘天谴’论”的观点瞬间引发轩然大波,一时之间,各种笔伐论战和精神交锋冲斥各大网络及知名论坛,恶骂者有之,力挺者亦有之。
    挺“朱”派声称:先看前一条句子:这就是天谴吗?死难者并非作孽者。这句话明明白白告诉你,死难者(灾区人民)不是作孽者,不应该被天谴。再看后一条句子:这不是天谴,为什么又要在佛诞日将大地震裂?这句话明明白白告诉你,这不是天谴的话,为什么又要发生,到底谁作孽?至于这个“谁”,就很有探讨空间了。“天谴”本身就是一个迷信用语,朱学勤有可能指一些报应,比如环境污染,建筑偷工减料,对自然灾害疏忽大意等。这才是朱学勤先生的愿意。
    骂“朱”派认为:这就是天谴吗?死难者并非作孽者。这不是天谴,为什么又要在佛诞日将大地震裂?首先,提出疑问“这就是天谴吗?”不等于这就是“天遣”……然而后面接“死难者并非作孽者”,这个问题就出来了,间接的肯定了是“天遣”,特别是用“并非作孽者”(既然没有作孽者怎么引来天谴呢?)之后接假设“这不是天遣”为什么又要在佛诞日将大地震裂?再次间接确认这是“天遣”。疑问加疑问后缀实际就是否定之否定等于肯定。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家朱学勤是位观点分明很有勇气的学者,不过,尽管如此,朱学勤此次在评价举国巨痛的“汶川巨震”谈及“天谴论”多少有些不合时宜甚至过分。
    要知道,“汶川巨震”是每个中国人心口集体的疼痛。从5.12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所有的中国人都空前的团结起来,捐钱献血献爱心,纷纷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洪流中。在这场8.0级地震面前,每个人都在为“汶川巨震”这场“国殇”默哀。恰逢此时,朱学勤竟然有意无意地抛出自己 “天遣论”这一观点,将佛诞日大地震裂个人理解为“天谴”。我想,绝大多数人怒骂朱学勤先生似乎也不为过。
    2000多年前,农历四月八日,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得以重生,而后,佛教开始兴盛;2008年5月12日,农历四月八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这天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受难日,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在冥冥之中遭到所谓的“天谴”,更是我们在灾难面前 “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重建过程。
    天谴本是个迷信之词,意指我们的祖先在无法解释的天灾人祸面前只能相信上天或原始神的惩罚。在现代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朱学勤先生还用这样的词汇解释由于地质构造的变化带来的地震或其中的种种玄机显然有点可笑。
    当然,在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脆弱的,因此尽管目前我们的科技高度发达,但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诸如飓风、海啸、地震、洪水等意外的自然灾害或不可抗力。5.12“汶川巨震”,数万人民瞬间被废墟埋没,无数个家庭顷刻家破人亡,无数个充满幸福和梦想的孩子悄然离开我们,这真是天大的悲剧,也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灾难,更是人力不能控制的意外。我相信在这场灾难面前,任何拥有理性和良知的人都会悲天悯人,心怀佛家的大悲悯,对不幸者予以同情、安慰、支援和帮助,而非曲解的揣测、误读、幸灾乐祸或无动于衷。
    因此,客观地说,“汶川巨震”绝非中国人民遭受的集体“天谴”,而是一场与全民有关的非常“国殇”。而在这场“国殇”面前,我相信,我们所有人一定会全民一心、众志成城、乐观积极向上地战胜这场可怕的灾难。

 

 

 

 

 

请帮助震灾中的人民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灾专用账号和热线

  开户单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人民币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东四南支行

  人民币账号:0200001009014413252

  外币开户行:中信银行酒仙桥支行

  外币账号:7112111482600000209

  热线电话:(8610)65139999

  捐款有如下几种途径:

  银行汇款:账号见上文

  邮局汇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三条8号

  邮编:100007

  网上捐款:登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网站:www.redcross.org.cn,点击捐款热线栏目进行在线捐款。

  (通过银行、邮局和网上捐款在捐款时请注明捐款人姓名、通信地址、捐款意向如:四川地震捐款等信息,以便邮寄捐赠收据和感谢信)

  通过短信捐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手机用户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小灵通用户均可编辑短信1或2,发送至1069999301,即向“红十字救援行动”捐款1元钱或2元钱。

  通过短信咨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手机用户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小灵通用户均可编辑短信“中国红十字会”,发送至12114,即可了解中国红十字会有关情况。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同时也接受社会各界捐赠: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北大街干面胡同53号

  邮编:100010

  银行汇款:

  户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开户银行:中国银行北京分行

  账号:800100921908091001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东四南支行

  账号:0200001019014483874

  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朝内大街支行

  账号:11001070300059000427

  外币开户银行:中国银行

  账号:8001000866080910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