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成都数百人疯狂冒雨“定格”
“好好娱乐,天天上向”别喊空口号
文/田金双
作为娱乐中人,我向来对西方行为艺术在中国娱乐界的应用持鼓励的态度。相比而言,西方行为艺术或游戏在中国娱乐界中的应用有三,其一,快闪;其二,置换游戏;其三,定格。
相比之下,置换游戏在娱乐界应用得比较早,如立二和艾晴晴搞了一次,有“疾”而终,谢娜搞了一次短期行为,还好。快闪在娱乐界一共搞过了两次,第一次是我和北京现代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的学生在SOHO现代城搞了一次主题为“请勿打扰”的快闪行为艺术,第二次是我的策划门首期学员在饭桌上合谋集体上演的一场自娱自乐游戏。
相比“快闪”和“置换游戏”,“定格”行为艺术在西方起步较晚,而后因“静止的中心火车站(Frozen
Grand
Central)”、“底裤地铁2008”、“无上装购物”等“定格”的出现风靡一时。
我认为,从本质上说,实现生活中上演的“定位”游戏大都是电影术语中“定位”的变种和娱乐延伸。“定格”原指电影镜头运用的技巧手法之一。其表现为银幕上映出的活动影像骤然停止而成为静止画面(呆照)。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等。后“定格”一词延伸到闪客行为艺术之中,意指公众通过新媒体等多种信息载体聚集在某些公共场合进行群体性“冷僵”或“静止”表演。
这也意味着,“定格”和“快闪”相似之于在于:两者均是闪客行为艺术,只不过,两者相比,从参与人群和受众心理分析,“定格”较之“快闪”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尽管如此,在某些正统人士或媒体的眼里,人们仍习惯称之为“一群行为怪异的人。”在新生事物面前,这种偏见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3月上旬,我的学生张德阳告诉我他想在成都当地搞个“定格”游戏,问我是否可行。当时,我诱导他说:娱乐,不破不立,破坏不是目的,理性娱乐和良性娱乐才是真正的目的,莫不如将“定格”的主题定为“好好娱乐,天天向上!”毕竟,这话说起来容易,在娱乐界,真正做到的人,掰着手指头数数,似乎并不多。
而后,在张德阳等一些学生及成都一些有识之士的“密谋”下,3月15日下午2点30分,成都数百人自动拥到成都市春熙路孙中山像下,冒着小雨集体上演了一场以“好好娱乐,天天向上”为主题向不良娱乐宣战的“定格”游戏。
当然,迄今为止,这也是“定位”行为艺术在中国娱乐界的首次应用。
此外,很有必要一提的是,在活动当日,成都当地降雨,但参与者均从各地不约而同地冒雨赶到现场。这些,让人感动。毕竟,对他们来说,做这些事,没有任何物质回报和商业因素。这场活动是他们的集体创作。
张德阳此前在写给我的文字宣言中说:“2008年,娱乐产业发展异常迅猛,掌上游戏机、音乐手机在潮流的簇拥下应运而生直至普遍,网络使各地的人们‘亲密无间’,随之而来的是全民娱乐时代的来临。新媒介的应用将娱乐圈变得更透明,可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标志性’事件。这些事件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事件本身包含了新旧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其主题词是娱乐圈内人的尊严与权利。我们发起的本次活动旨在宣传我们的健康娱乐理念:好好娱乐,天天向上!”
说得有道理。而这,也代表这成都这次“定格”游戏的精神主题;这也证明参与者的集体心血没有白费。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成都这场数百人参加的雨中“定格”游戏,不管大家笑骂也好,支持也罢。我们谨希望通过更多的形式呼吁更多的人秉承‘好好娱乐,天天向上’的宗旨,参与娱乐,使娱乐圈和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宽容,越来越文明。
好好娱乐,天天向上!
很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关娱乐策划进修班(三期)改为娱乐私塾的声明
娱乐私塾3月20日开课
注:未经授权请勿私下刊用,电话010-85783970;邮箱voice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