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笛音乐节PK创意地摊:将创意做成生意(图)
——就娱乐策划分析,2007迷笛音乐节和“创意地摊”成功之处即“将创意做成生意”
——
“做壹年——2007田金双娱乐行为”076号
文/田金双
娱乐策划人田金双有云:“思维是孙子,思想是老子,创意是教父!”这绝非哗众取宠之词,这是不争的事实。
2007年5月1日,一年一度的迷笛音乐节在北京海淀公园如期举行。富有深意,与迷笛音乐节一样吸引公众性感眼球的是,此次聚会,除了来自全国各地民间江湖的音乐人(主要为摇滚人)之外,还有众多操持买卖的创意地摊和创意高手云集于此。
其实,就娱乐策划角度予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除了每张50元的门票不计,2007年迷笛音乐节通过和创意地摊的非常艺术媾合,已行之有效地地将创意做成了生意,进而达到了艺术品牌的提升。
毫无疑问,迷笛音乐节历来是音乐江湖和“地地下”音乐的代名词,而这个所谓的“地地下”已随着中国艺术的开放和多元化发展,成为诸多音乐人展示自己绝佳才艺的场所和推销之所。很显然,迷笛音乐节对激活中国流行乐坛,促进中国音乐产业的微澜死水功不可没,且有日渐壮大之势。
相应地,“创意地摊”亦是个颇有争议之词,而“创意”和“地摊”两个词汇一旦经过艺术的媾合,瞬间就产生绝佳的文化意境,并因之一举成为一个文化买卖和艺术结合的绝佳场所。
或许,在某些崇尚名牌人士的眼里,“地摊”是个根本不值得一提的垃圾之词,但是,某天,我们发现类似地摊的平民文化和个体艺术越来越少,相反,娱乐扯淡越来越多,我们才开始怀念和留意这种类似“天桥文化”、“街头文化”的民间艺术。也正源于该初衷,“地摊”和“创意”一旦媾合,就因之一举霸占时尚一族性感的眼球和艺术的神经。
不容回避的是,从文化定位和受众群上解析,迷笛音乐节和创意地摊显然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娱乐策划人田金双点评指出,就自身艺术定位上分析,两者同样具有低门槛和亲民度两大特征,而这样低门槛和亲民度背后的开放性,其结果势必导致两者出现一个共同精神内核,即受众群相吻合。也正鉴于此,通过迷笛音乐节和创意地摊(创意集市)各自的创意性核心设计和展示,两者通过同一受众群、艺术、生活进而与商业产生多元化的关联行为。
而这,正是迷笛音乐节携手创意地摊以所以珠胎暗结,选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甚至选择同一受群众大搞“艺术秀”的原因之一。照此意义分析,两者通过艺术的媾合和精神联盟,一举成功地将创意真正地做成了生意。
另外,若我们仔细触摸2007年迷笛音乐节和创意地摊的艺术媾合,亦不难发现,真所谓创意连连,看点无限。也正源于此,较往年相比,今年的迷笛音乐节才更多拥有了艺术看点。
不过,在此,笔者还是很有必要补充的是:其实,通过纵多艺术媾合我们不难发现:将创意做成生意显然应该是“艺术商业”,而非“商业艺术”。
因此,当某美院学生大声抗议今年迷笛音乐节现场出售的5元一杯的啤酒太贵,为此义无反顾地在现场选择“裸奔”时,我们亦不难想象其过分之举和裸体行为艺术背后无声的艺术抗议和精神指责。
最后,娱乐策划人田金双必须指出的是:但愿,在高额的商业利润面前,中国——中国已经觉醒的艺术商业——千万别再悄然地死掉!

































































剖析“田亮耍大牌,经纪人恶骂记者”事件之误(图)
http://blog.sina.com.cn/u/4976408d0100099t
照片炒作:艺人“自我偷情”后自擂耳光(图)
http://blog.sina.com.cn/u/4976408d0100099a
田金双谈娱乐策划人是如何捧红艺人的
http://blog.sina.com.cn/u/4976408d0100095b
艺术高校学生是如何看待娱乐圈的?
http://blog.sina.com.cn/u/4976408d0100098j
《娱乐策划人
——明星制造★娱乐策划108讲》
欢迎大家加入娱乐圈博客圈
——触指娱乐界,指点娱乐业,尽在娱乐圈!
注:本博文章谢拒相关转载,任何媒体未经本人同意,请勿私下刊用,联系电话:010-58631426-60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