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明星包装策略】 |
冯小刚患的是“白癜风”还是胜利综合症?
——冯小刚,弄不好就当回迈克尔.杰克逊
—— “做壹年——2007田金双娱乐行为”065号
文/田金双
从一个明星联想到另一个明星,媒体向来富有想象力。哪怕是小病小灾也不例外。正源于此,媒体的娱乐消费过程便很快成为一个快餐文化或娱乐过剩的消费过程。
近日,媒体又开始大谈冯小刚的疾病。据媒体报道,记者从华谊公司王中磊处证实一则消息,冯小刚导演患有严重的白癜风疾病。这段话我原文照录如下:“记者从照片上看到,他的左手几乎被白斑完全覆盖,显然病情不轻。……华谊工作人员也透露说,冯小刚的白斑只在特别忙碌的状态下才会很厉害。”
其实,白癜风不是什么大病,对冯小刚身体远无大碍,据我所知,对冯小刚健康有影响的还是心脏方面的毛病。但在娱记的眼里,显然并非如此,尽管白癜风不是大病,但至少还是可以娱乐一下的。而后,媒体就大肆从冯小刚的白癜风层层剖析,很快联想到了另一个美国娱乐界的红星——流行歌王迈克.杰克逊。
迈克尔.杰克逊原本是黑人,现在却变成了白人,甚至比正统的白人漂得还白。当然,这种匪夷所思的“白”,据说不是传闻中的“漂白”后的效果,而是因为他本人早就患有严重的白癜风,也就是冯小刚得的这个病。
那么,迈克尔.杰克逊的皮肤究竟是如何变白的呢?据说,迈克尔.杰克逊本人具有家庭遗传病史——杰克逊的一位姑妈本身就患有白癜风。也正因为这个病,杰克逊成名后才开始拼命地给自己画眉毛涂唇彩,甚至一出门就打伞,像个时髦女人一样拼命地防止黑色素的流失。
不过,和冯小刚导演大不相同的是,冯小刚患病出于自然,迈克尔.杰克逊则有意而为之。换言之,杰克逊换肤不单纯源于白癜风,主要还源于整形。作为明星整形中的始祖,杰克逊步入娱乐界后至少接受过12次整容手术,包括6次鼻子、3次下颚、2次嘴唇和1次面颊,如今他的鼻子已成“世界上最脆弱的鼻子”,由于“再造”过度而显得古怪难看,并不时往下掉皮肤碎屑。
也正源于杰克逊的皮肤一碰就很容易掉渣,形象百变,因此,身为明星知名度的寒暑表——杜莎夫人蜡像馆经常为了杰克逊的蜡像大为头痛。毕竟,如果杰克逊的形象发生变化后,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工作人员只好花大力气给他重塑模子。
不过,最后,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工作人员终于有点烦了,当杰克逊事业滑坡出现猥亵男童事件后,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工作人员干脆一怒之下,直接把杰克逊的蜡像转送到“恐怖室”里去了。
其实,整件事从头到尾都是一场与商业或娱乐有关的阴谋。试想一下,当年迈克尔.杰克逊很红,赚了大把的钱,杜莎夫人蜡像馆就拼命地捧他,可近几年杰克逊基本没怎么唱歌,还到处吃官司,闹全世界的人民都知道他具有亵童癖,杜莎夫人蜡像馆干脆过河折桥将之束之高阁。
当然,据田金双所知,娱乐本身就具有商业性,杜莎夫人蜡像馆的经营方针也是纯商业性的,因此,如果一个明星的事业出现了滑坡,那就别指望着蜡像馆还会捧着你。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蜡像馆工作人员会先把你的蜡像拿走,放在一间密室的架子上保留一段时间。当然,这间密室里往往还堆放着各行各业已经走下坡路的明星蜡像。如果经观察这些明星今后注定无法东山再起时,他们就会毫不客气地将这些明星的蜡像毫不客气地融化掉,然后予以回收,给新一拨的当红明星做蜡像之用。
对于一个明星名气的上升或事业的下滑,这个故事无疑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除却冯小刚和迈克尔.杰克逊患同样的白癜风不论,细细历数,冯小刚以前的影片多以冯氏风格解读社会反映现实见长,譬如《一声叹息》、《大腕》、《天下无贼》等等,而如今,冯小刚也可以改变自己的个人风格,选择了媚雅背后的追风,大肆效仿张艺谋和陈凯歌,这种热衷成为学院派艺术家的影视风格,一再失去个性。
正源于此,细细对比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张艺谋的影片是羞答答地奔向商业,陈凯哥的影片直指商业艺术,冯小刚则干脆中庸地选择了在张艺谋和陈凯歌之间的妥协。而这种影视风格,追逐艺术,远离公众,不伦不类。
很显然,与以前的冯氏电影相比,如今的冯小刚除了患上白癜风和心脏病之外,真的很累。而冯小刚本人之累,除了公众对冯氏电影的过分要求和期待外,也源于冯小刚自身在孤独之余感染了一种特殊的重病。而这种重病,远比白癜风和心脏病还厉害——这种病,名字叫做胜利综合症。
中国电影,苦海无边;贺岁大片,小刚是岸。
中国名导冯小刚,内心真的有点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