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是否会沦为娱乐大学?

(2007-04-10 02:19:08)
分类: 【文化时评】

北大是否会沦为娱乐大学?

 

——北大对娱乐的媚俗和妥协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

 

—— “做壹年——2007田金双娱乐行为”062号

 

文/田金双

 

北大是否会沦为娱乐大学?

(图片摘自网络)

 

  北大和娱乐调情,更应该讲点儿情调!——娱乐策划人田金双

 

  在公众的眼里,北大历来是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化身。也正源于此,英国广播公司(BBC)4月4日撰写文章刚一指出“除了章子怡,他们是谁”,刚一大揭北大的短,就引发连连争议。
  其实,站在娱乐角度而言,北大对娱乐的媚俗和妥协无疑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娱乐策划人田金双可以如是断言:北大对学生娱乐心态开放这一心理,恰恰反映了北大的进步,而非历史性的倒退。只不过,这种进步多少反映出北大在泛娱乐面前对自身教育的失察。
  很显然,就娱乐精神和娱乐表象而言,正源于北大学生自身高呼“章子怡,章子怡”这一娱乐表现过于突然、丝毫不加掩饰,甚至缺乏精英意识这一娱乐包装和高雅外套,最终才引发相关人等的质疑与否定。
  回溯起来,引爆该争议的始作俑者无疑是英国广播公司(BBC)。BBS指出:3月31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星光熠熠,“2006影响世界华人”颁奖会在此举行。杨振宁、陶一之、丁俊晖、谭盾、张霞昌、苏震西、章子怡、刘醇逸、刘翔、李安、陈易希11位杰出华人,在这里接受“2006影响世界华人”的殊荣。不过,不是每一颗星都受到中国传媒追捧的。没有入场券的北大学生,大声呼喊:章子怡,章子怡。除了章子怡,科学家的名字几乎没人知道。翌日,北京的一些传媒只是在娱乐版发了以章子怡为主的消息。
  其实,就目前的评论及相关报道来看,如果说英国广播公司(BBC)是对北大文化精神的质问,莫若说是对时下媒体单纯地追求轰动效应,甚至大炒娱乐新闻的质疑。
  纵观时下媒体上林林总总的娱乐报道,大都肤浅,单纯地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甚至大炒无厘头近乎暧昧的娱乐新闻或道听途说。
  也正源于此,媒体也一再被某些人斥之为娱乐垃圾纸。其原因无外乎在于:时下的确有些媒体只注重报道一些谣传琐事,而对于重大的非娱乐事件往往一笔带过。
  以欧美媒体为证,当年曾获诺贝尔和平奖,深受全球敬仰的德兰修女,因为辞世的日期与戴安娜王妃接近,两者登上媒体版本的方式和版面就大不相同。
    相比之下,德兰修女并没有戴妃的绝代风华,她的个子瘦小,其貌不扬;她有的,是一颗美丽的心。戴妃在安全设备十足的医院里跟艾滋病人握手,会有人拍下照片登在报上,让人歌颂她的爱心;可是德兰修女却不知多少回在肮脏、污秽的街道拥抱那些患皮肤病、传染病、甚至满身脓疮的人,把他们带回自己的住处,照顾他们,安葬他们。
    但是,当德兰修女和戴妃辞世时,同样一家报纸,与戴妃有关的消息刊登整版,而德兰修女辞世的消息以不易察觉的方式仅仅占据报刊一角。
    对媒体而言,这就是新闻背后潜在的娱乐力量,也是众多明星对媒体趋之若骛的原因之一。
  同样,也正鉴于该原因,北大学生才始以在“2006影响世界华人”颁奖会门外高呼“章子怡”,而对现场现身科学家的名字或科学家本人知之甚少。而这,也是笔者一再声称北大对娱乐的媚俗是可以理解的原因之一。
  但理解归理解,不容回避的是,在公众的眼里,北大历来是精英的北大、人文的北大、科学的北大,而非热衷追星或者制造娱乐明星的北大。试问一下,如果北大学生单纯注重追星,尤其是追逐娱乐明星而非科学家,忽略自身功课的话,亦有可能令自身的教育含金量大打折扣,甚至有失北大的品牌。
  有鉴于此,尽管笔者口口声称北大对娱乐的媚俗可以理解,但觉得还是很有必要补上一句:

  在时下的泛娱乐情境下,北大自峰在教育理念上显然对学生的娱乐精神缺少理性的引导,才最终导致其科学精神的匮乏。
  很显然,这就远远超出媒体娱乐之误的范畴,本身就是北大自身教育的弊病。而这,亦反映出北大在泛娱乐面前对自身的茫然和教育失察。

  也正源于此,今日单纯热衷于追求自身娱乐效应的北大,早已不是昨日精神人文的北大。
  从当初热衷于科学精神,到时下大呼“章子怡”的名字,内心媚俗的北大,精神裂变的北大,距离沦为娱乐大学的日子,为期似乎并不遥远。

 

 

一哥一姐,还“的哥”、“的姐”呢!
http://blog.sina.com.cn/u/4976408d010008vd

 

 

《娱乐策划人 ——明星制造★娱乐策划108讲》

 
 
 
   欢迎大家加入娱乐圈博客圈——触指娱乐界,指点娱乐业,尽在娱乐圈!
 
 
 
 
   注:本博文章谢拒相关转载,任何媒体未经本人同意,请勿私下刊用(具体说明参看博客中“我的公告栏”)。本人代理律师吴云。若刊发本文,请注明来源于新浪博客并及时寄送样刊,切莫私下刊发杳无音讯。多谢! 联系邮箱:voice2@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