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根本没有资格向娱乐策划人道歉
——老徐将“自恋愤青加流氓”本色应用于商战更好些
——“做壹年——2007田金双娱乐行为”010号
文/田金双

本娱乐策划人原本无意卷入与“老徐”的纷争。毕竟,在此之前,本人对徐静蕾多少还算有些感觉,这种感觉,谈不上喜欢,亦谈不上反感。毕竟,娱乐多浮躁,每个人均有自己的活法,老徐亦不例外。不过,老徐此时竟借拍《刺马》之机,很敬业地在博客中大耍“王八拳”,甚至莫名其妙地给
“娱乐策划人”予以自恋式的个人定位,委实让公众感到“无知者无畏”这句话背后强悍的明星效应。
以下,笔者就顺便介绍一下《徐静蕾应该向所有的娱乐策划人道歉:徐娘半老的老徐究竟玩的哪门子王八拳?》一文出炉这一事实:
1月9日,笔者离家过久,从北京返回东北看望家人,当时的天气,用老徐自恋式的小资语气描述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这一年的东北,阳光出奇的好,老挑起人想要下一场雪的欲望,静静地站在东北的阳光下,雪如蛱蝶地漫天飞舞,感觉很好。虽然在爱因斯坦眼里,人工降雪听着似乎并不靠谱儿,但我觉得还是很有搞一点儿雪的必要。”
笔者返回齐市那天,东北无雪,上午9时,匆匆上车。这时,一位徐娘半老的大妈兴冲冲地跑进车厢大叫:“看报看报,一元一元,徐静蕾大骂娱乐策划人……”适逢身边一小伙子花一元赌本买来份,我抓过来一看,该《大庆晚报》头版头条上竟赫然是“徐静蕾大骂娱乐策划人”云云,正文如是充满徐式解读:“最近,街面上新不知道哪儿窜出来一些跳梁老鼠,例如时下新兴的所谓‘娱乐策划人’,这种人中的有一部分真是有意思,一个苍蝇就想要坏一锅汤。感觉蹦着跳着往不要脸那儿去,也不知道都是什么人脑子进水了会把钱给这些人托他们给自己做宣传,原来寒碜也是一种时髦,也需要宣出去,我们的服务行业的发展真是面面俱到。”
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老徐又开始热衷大玩噱头了,但你玩博也好,卖花也罢,缘何以一己之见个人自恋地给“娱乐策划人”予以定性,甚至将“娱乐策划人”统统一棍子打死。
首先,我亦需解释的是,娱乐策划人并非新兴的行业,由来已久;其二,老徐个人将“娱乐策划人”定位为跳梁老鼠这话说得委实有点阴损刻薄。
换言之,纵算娱乐策划人中有部分人热衷于恶俗炒作者,你亦不必将所有的娱乐策划人一棍子打死,统统消灭光光。老徐这种自我臆断式的个人判断多少让人想起当年希特勒的某种思维和行事方式。回朔当年,希特勒就因为偶然一次严重的偏见,“成名”之后意欲大搞种族灭绝主义,将犹太人集体杀光。而正源于希特勒身上这种“自恋愤青加流氓”的性格,希先生才像个精神赌徒和恶性的屠夫一样操控着盖世太保大搞种族灭绝运动,甚至不惜以军队建立起奥斯维辛等集中营,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灭绝人性的全民屠杀。
同理,源于众多盲目粉丝的簇拥,老徐此时也意欲通过自己更名为“老徐——扫眉耷眼”的博客在大肆个人抒情之余,不惜翻身一跃从小资沦为愤青,通过自我精神意淫和娱乐宣言给世间的所有的娱乐策划人予以精神灭顶。
这真是,希特勒借对世界宣战精神手淫,徐静蕾借大骂娱乐策划人精神意淫。
正如我在上篇文章中所说的,老徐的文字不仅“愤青+无厘头”,而且绝对够流氓,笑看老徐的文字:“有血气方刚的朋友不胜其扰,有点儿不耐烦,说已经打听到其中一个无耻之徒的详细地址,干脆上去暴打一顿算了。”
其实,仔细分析这句半开玩笑的话,其中不乏恫吓和威胁的成份,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谁要是有点儿不耐烦了,批评我老徐,小心板砖,或者夜行时没准叫你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你们不是娱乐策划人嘛,我们明星灭的就是你们,管保让你在娱乐的背后娱乐而亡。
老徐这番无聊之词,很是给人以娱乐策划人很有必要而且必须集体遭受灭顶之灾这一感觉!
试问当年,古代酷刑中有种株连九族斩立决斩草除根的刑罚。如今,老徐对娱乐策划人亦如是。这种情境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快意的长发飞舞的女刽子手和若干帮凶恼怒地抓过一个所谓的娱乐策划人,意欲斩立决,而后想想似乎感觉还不怎么好玩儿,于是眉飞色舞目光充满期待地冲周围大喊:“还有谁?还有谁?还有谁是娱乐策划人?都TMD给我乖乖地站出来,排好队——斩立决!”
公允地说,作为一个与娱乐业有关的语汇,娱乐策划人历来甚称一个中性之词。在《徐静蕾应该向所有的娱乐策划人道歉》一文中,笔者亦已说过:娱乐策划人其实就是这样的一批人,他们通过自身的明星包装策略,对艺人自身作品进行分析和同类比较,而后对艺人自身实力进行定位和潜质分析,兼顾其产品市场进行受众分析,通过相关的娱乐资讯和商业资讯进行整体包装,力求达到明星自身知名度的提升、品牌的打造和忠诚度的塑造,进而将明星推向娱乐市场,转化为演艺绩优股和潜利润的增值。换言之,在老生常谈的泛娱乐环境中,娱乐策划人亦可能参与娱乐,但绝对重在策划。
扪心自问,纵观娱乐圈中的各色明星,谁敢指着自己的“良心”说自己没经过娱乐策划人的整体包装?其实,老徐身后亦不乏娱乐策划人,借文字大骂并精神围剿娱乐策划人时,不知道想没想过其实自己的身后就拥有娱乐策划人?
也许,对于本人这番拷问,老徐会一无例外地大肆鸣冤,但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当年你身任编剧的首部处女作背后的图书《我和爸爸》其实就是你和娱乐策划人一起捣弄出来的,而在这本书的版权页上却赫然标明你自己的署名——我和爸爸/徐静蕾编。不好意思,我过于透露玄机了,很抱歉,本人的书架最底下恰巧有别人赠送的一本,而这本书恰好也是一所谓的娱乐策划人送给我的。
诚如本人所言,艺人栖身娱乐界,背后大都拥有娱乐策划人,作为圈内司空见惯的潜规则,只不过,其他明星在饱尝娱乐策划之好后大抵不说,而老徐偏偏喜欢在大尝娱乐小甜点后一纸定语将娱乐策划人骂为“老鼠苍蝇”。笑问一下,难道支持徐静蕾的娱乐策划人就是“娱乐教父”,批评老徐的娱乐策划人就是“想要坏一锅汤的苍蝇”?!
毫无疑问,至少就目前的事实来看,绝大多数娱乐策划人都很敬业,这种精神上的敬业,亦让其在对艺人进行明星包装定位推向市场之时,甘愿退身幕后,笑看明星称雄娱乐疆场。斯如军事理论大师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所言:“理论应该培养未来指挥官的智力,而不应该陪着他们上战场。”辩证地说,娱乐策划人其实就像一个战斗指挥官一样,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丰富的知识转化为作战指挥能力。
静看《徐静蕾应该向所有的娱乐策划人道歉》一文出炉后网上林林总总的文章和评论,其中不乏笑骂,亦不乏徐粉丝的围攻和语言的恫吓,但至少徐静蕾精神裂变无聊之极地将板砖拍向他人这亦是不争之事实。
换言之,罗天柱先生在《徐静蕾和张钰是两个阶层的同一种人》一文中所声称的:“这两个人是不同阶层的同一种人。他们都是靠正常途径无法迅速提升人气,可又急于提升自己的人气。于是,都动用心机寻求非正常途径。……从‘品位’来看,一个无聊,一个庸俗,她们的思维相同、取向相同。”这话,我很信。
江南时报刊出的艾明江先生《博客口水仗滥用自由权利》一文所说的:“如果把手术刀随便伸向别人甚至公众,名人的这种行径无异是一种自杀性的。因为一个不懂得自己言行就必须对相应的后果承担责任的名人,必将为之付出滥用自由权利的代价。”这话,我亦相信。
而行文幽默无不调侃之意的芳菲小猪适时推出的《徐静蕾是演艺界最大的一条“寄生虫”!》一文中所说的“徐静蕾是演艺界最大的一条‘寄生虫’”,其行文观点我亦赞成。但本人觉得,时值今日,我们已不能单纯地将徐静蕾称之为演艺界的一个“演员”啦,至少通过娱乐贩买商业及林林总总的出任主编等报道诸多事实来看,我们不能不承认内心不乏亲情和商业热情的老徐其实一点也不简单。至少,在商业上,徐静蕾多少还算个真正优秀的“戏子”!换言之,用娱乐策划人田金双的话说,如今老徐们所诞生的土壤就是娱乐与商业的媾合,而这种公众默认的明星效应,恰好导致商业大于演艺的褪变。从该意义分析,我甚至觉得,现在的老徐如果一意孤行地将自身的“自恋愤青加流氓”本色应用于商业中,反倒会比“演戏”来得更为出色得多。
这真是,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前有——希特勒想要灭掉犹太人,死了;后有——徐静蕾想要灭掉娱乐策划人,疯了!而通过一语个人式精神意淫,老徐瞬间就一跃成为2007年年初中国娱乐界这出最无厘头闹剧的女主角,而且娱乐得委实很是过瘾。这起滑天下之大稽的娱乐搞笑事件,多少让人有些担心并质疑:中国的娱乐界究竟怎么啦?
其实,我们不必再为老徐多费口舌了,而且远无必要。就老徐自身所做的林林总总来看,老徐根本没有任何资格向娱乐策划人道歉,而且,徐娘半老的徐静蕾内心的“自恋愤青加流氓”这一精神特质也绝对不会允许孤芳自赏的她——向娱乐策划人道歉!
王朔有云“无知者无畏”、“我是流氓我怕谁!”
老徐又云:“原来寒碜也是一种时髦,也需要宣出去!”娱乐策划人田金双却说:“作个戏子远比没事儿闲扯蛋好得多!”其实,公众对不敬业的戏子宽容一些,再宽容一些,也好。
欢迎大家加入娱乐圈博客圈——触指娱乐界,指点娱乐业,尽在娱乐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