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泛娱乐时代】 |
恐怖的娱乐时代:恐怖片《门》、《门Ⅱ》之争背后除了鬼气就是小气
文/田金双
话说中国“无厘头”大师周星驰有部极“无厘头”的片子——据说半夜鬼要来了,一群人坐在房间里,恐惧至极。这时候,鬼鬼祟祟的背景音乐响起来,很恐怖。一个人指着另一个人气愤地说:“你把录音机关掉!”那个人抬着脸可怜巴巴地说:“我给大家配合一下气氛还不行吗?”
我靠,周星驰真是让我们开心死了,本来挺恐怖的一件事,一下子就让周大师通过这个“无厘头”的语境彻底颠覆了。很显然,在某种意义上,将恐怖解构也是一种潜在的幽默,甚至是黑色幽默。
拈指娱乐圈,恐怖无处不在,炒作无处不在,黑色幽默也仿佛无处不在。而在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炒作事实面前,影视圈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炒作决定一切,甚至市场,甚至一切潜利润的增值。
这不,这段时间演艺圈又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闹起来了:随着李少红《门》徐徐落幕,媒体又传来一则报道《新片未上映又出一〈门〉李少红遭遇双重〈门〉》,报道中大意指出,李少红电影《门》的原著作者周德东要拍《门Ⅱ》的消息,被媒体报道之后,李少红所属的电影公司做出反应,声称周德东要借《门》和李少红的名字来炒作自己,并认为《门Ⅱ》肯定不符合电影局立项规定,目前《门》制片方虽然保持低调态度,但“一旦发现对方有侵权嫌疑,就会追究其法律责任。”
看完这则消息,我先轻笑,而后忍不住笑出声来,俄尔放声大笑。三笑过后,我甚至自作主张发挥自己的“无厘头”现象,意淫一下周星驰大师的《《唐白唬(伯虎)点秋香》中的某些片断:新婚燕迩,唐白唬看到秋香在做家务事之余也开始舞枪弄棒,这厮终于忍不住大惊失色,来上一记唐式狮子吼:“我靠,小妮子,练什么练,再练你充其量也是我的二奶!秋香默不作声,唐白唬俄尔转睛一看:“咦,奇怪,小妮子,原来是练的不是我们唐氏绝学中的打狗棒法?!”唐白唬一看该棒法比唐氏棒法更迅猛得多,继而恨恨地向地下吐口唾吟哦道:“哼,如果我将来发现你使出一记唐式打狗棒法,小心我到咱爸那告你去——”
呵呵,依我看,李少红所属的公司真是秀逗了,这真是在拍恐怖片之余欲借娱乐炒作,恐怖有余娱乐不足。人家那厢风平浪静,这边却先发制人,未免给人几分新片上映之余炒作的嫌疑。借用古代民间流传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众所周知,稍具一点影视常识的人大都知道,在影视界,一部影视作品在筹备阶段的原名并非确定为其最终的名字。以国内为例,知名导演赵宝刚改编自美女变大树的影视剧《给我一支烟》如今正在热播,播映时的名字改为《夜雨》;以欧美影视作品为例,著名喜剧表演大师卓别林的《大独裁者》,原名初定为《独裁者》,公映时亦更名为《大独裁者》,一个“大”字的差别,孰优孰劣立见分晓。
同样,以李少红执导的这部即将上映的《门》为例,据说最初曾一度希望电影的名字叫《三岔口》,但鉴于郭富城主演的《三岔口》在前,始为改名为《门》。但如我所知,作为中国本土恐怖小说中的领军人物,周德东的此《门Ⅱ》非彼《门》,纵便就是不改名字的话,亦不算为过,更何况该影片最后的名字尚未敲定。
其实,李少红所属的公司对媒体声称周德东尚未开拍的影视之作恶意炒作一击即破。这种道理多少有点类似于——我的名字叫田金双,就大可以明正言顺地告诉别人,你,你,对,还有你,绝不能叫田金双二,也不能叫田金双十八,也不能叫田金双五十六……否则,小心本娱乐策划人田金双不打得你春光灿烂你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说到这,想毕,列位看官也就看明白了,李少红所属的公司对周德东《门Ⅱ》制片公司倍加指责的原因,无外乎试图杜绝《门Ⅱ》借《门》炒作之嫌,因而使出一记娱乐策划学中的铁血杀手锏和金字招牌——恫吓大法。但孰不知,娱乐策划学中的恫吓炒作大法至少需要满足以下几个理由:事实依据、原因陈述,而非拥夺媒体话题权和茫无目的。
其实,身为娱乐策划人,依我看,李少红所在的公司这番担心远无必要,亦是杞人忧天,实在是远未必要。仔细推敲,原因有二。其一,周德东的《门Ⅱ》尚未筹拍,除了《门Ⅱ》该暂定名之外,还大有许多名字尚可以考虑,甚至可能会更好,如果照此发展,远无“门”字之争。如果我是周德东,身为恐怖小说大师,以我的性格,索幸一气之下大可以恐怖一点,大可以将名字改得更鬼气阴森恐怖一些,挥一挥衣袖,挥别《门Ⅱ》,干脆直接定名为《鬼门关》。
一个“鬼”字,很容易让人想起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幽魂和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吸人精血的狐狸精,一个“门”很容易让人想起午夜惊魂中吱呀呀作响的恐怖之门,一个“关”字,寓意为绕过所谓的“门”字纷争这个关口。如我所知,中国在历史上向来是个比较迷信的国度,中国民间不是有句老话说过嘛——物极必反,也许这样一来,通过这个鬼气森森的名字尚不至于令《门Ⅱ》尚未开拍就因胎死腹中而早夭,还会因后期良性炒作大为红火。索幸本娱乐策划人就好事做到底,帮周德东大师连炒作的标题都想好了,干脆就叫《〈门〉胡闹〈门Ⅱ〉绕道中国〈鬼门关〉挑战西方史蒂芬.金》,哈哈。
其二,依本人的理性判断,周德东《门Ⅱ》至少就目前来讲,尚无理由有必要借李少红之《门》进行恶意炒作。如果说其炒作,也是周德东意欲借自己全新力推的新书自我炒作,近而通过自我达到一举双赢的状态。
根据老子《道德经》五千言中“道生一一生二”这一原理,我在此就不多花费笔墨,权且列出两个理由:首先,作为中国本土恐怖小说中的领军人物,周德东的新著《门》已在新浪网站刊发,其讲述的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都市里的故事,裹挟着坚硬的现实意义,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就发生在当下。它的谜底应该超出读者想象,它传达的恐怖是人人都可能遭遇的,那是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这个有关《门》的小说和周德东此前的恐怖小说《我遇见我》等大不同的是,这部《门》中,有灿烂的爱情,有悲伤的亲情,有非常态的性爱,有触目惊心的残杀,有虚构和现实交错的恐怖,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光环中的名人的揭露,对社会阴暗面的抨击……依造周德东本人在各大网站的前期造势,后期热身,仅小说起印就多达15万册。其新著《门》在宣传造势上其声势远远超过其小说《三岔口》时的造势声热,其完全可凭借影视与图书同期预热,从而达到自我相互预热相互造势自我炒作这一效应。
要知道,身为娱乐策划人,如我所知,在娱乐界,尤其在演艺界,图书与影视同期造势更能达到潜在利润的增值,从而拉动商机,吸引资金注入方和广告商的资金注入。甚至两者真正达到娱乐营销整合效应的话,借机推出恐怖卡通、动漫、恶搞网络小成本电影也未可知之。
其次,作为恐怖小说作家,周德东此前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曾说过:“西方的畅销书有两大类题材,一是情感类,一是恐怖类。他们的恐怖文学已经很繁荣,出现了很多恐怖文学大师,比如史蒂芬.金、希区科克等。”若照此分析,身为中国本土恐怖作家,周德东难免会关注到西方恐怖大师的某些作品,若其意欲借助李少红作品炒作,远不如为自己的影视力作打上一纸史蒂芬.金的招牌有用得多。在知道,不管在美国好来坞还是中国影视界,史蒂芬.金亦是个不折不扣的世界顶级恐怖大师,其名气之大绝不会比中国某些导演知名逊色。照此分析,周德东大可以通过此举一举擎出自己的娱乐王牌,既为自己即将开拍的影视新作《门Ⅱ》招揽人气拉动公众的眼球,又大可以借机为自己打上一纸东方史蒂芬.金的金字招牌,何乐而不为乎?
说到这,远再没有任何必要分析了。切不管周德东本人鬼气也好,李少红所在的公司小气也罢,或者说双方所属公司无意间误会也罢,言而总之,总而言之,影视就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就是商业,商业就是为了通过娱乐营销实现潜在的利润回报,毫无疑问,娱乐和发展才是硬道理。面对这些,在这个恐怖的娱乐时代,娱乐背后潜在的商业利润的增值远比任何媚俗炒作和有趣的做秀有趣得多。
好了,现在让我们借用“门”字这个古体字的“門”触摸一下其中的古典意象:门,門,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如果是四扇就成了所谓的“双重门”,如果是六扇的话,也就成了韩寒笔下的“三重门”,如果再多几扇的话,就成了黑泽明黑白经典老电影中的《罗生门》。
其实,“双重门”也好,“三重门”也罢,“罗生门”也罢,与日本、韩国的恐怖影视作品近年来的发展相比,中国内地的恐怖影视产业的发展已经足够慢的了,恐怖影视除了《黑楼孤魂》之外就是《画皮》,也应该多鼓励人家多拍出一些好的片子出来了,切莫“小扣柴扉久不开”,大家彼此窝里斗,斗成一个脸红脖子粗的“酱缸文化”,如果真的如此,我想,也许还没等人家恐怖影片进攻我们呢,自己的门轴就先烂掉了。有句老话就得好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中国影片产业切莫各自为政,还是多团结一点,才好。
换言之,中国影视产业的门槛真挺拥堵得让人闹腾的,几年不出一部恐怖精品,一拍吧,还尽事事的,一个个除了想做事儿爹就是想做事妈。也许,《墨子.号令》中所说的“门常闭”大概是这个意思,陶渊明《归去来辞》中所说的“门虽设而常关”大概是这个意思,《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中所说的“洞门甚隘”大概是这个意思,《三国志.先主传》中所说的“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大概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总之,好看的恐怖片挺有意思,恐怖片之外的恶意娱乐做秀挺没意思。
总之,在这个恐怖的娱乐炒作时代,中国的恐怖影视之门,真应该——多一些门轴,少一些壁垒,才好!
接下来,请允许我再给众位看官讲一个网上恶搞的“恐怖”段子——话说搜狐总裁张朝阳一举成名后,毅然向北京市朝阳区政府捐赠200万元人民币,以感谢该区以他的名字命名。
当然,这仅仅是则流行在网络上的一纸笑谈和民间语录,依我看,人家张朝阳是文化精英,远远不傻,远无必要因朝阳区与自己名字吻合就对朝阳区政府进行巨额捐款玩这个“恐怖秀”。
照此分析,本人认为,李少红所属的公司与周德东携手的银海动力公司这场与“门”字风波有关的官司根本打不起来。就算是真掐起来,也仅仅是一场与娱乐有关的“恐怖秀”,如此而已。
各位看官试想一下,如果双方真的打起来的话,那种“恐怖”的镜头,那种《门》和《门Ⅱ》双方为了一扇“门”各执一词吵嘴的情形——简直就是由史蒂芬.金彩色恐怖电影、希区科克黑色悬疑电影媾合成的与《门》有关的“影视同期声”!
如果真的打起来,《门》注定会成为世界上最“无厘头”的“恐怖”版面。文/田金双
我靠,周星驰真是让我们开心死了,本来挺恐怖的一件事,一下子就让周大师通过这个“无厘头”的语境彻底颠覆了。很显然,在某种意义上,将恐怖解构也是一种潜在的幽默,甚至是黑色幽默。
拈指娱乐圈,恐怖无处不在,炒作无处不在,黑色幽默也仿佛无处不在。而在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炒作事实面前,影视圈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炒作决定一切,甚至市场,甚至一切潜利润的增值。
这不,这段时间演艺圈又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闹起来了:随着李少红《门》徐徐落幕,媒体又传来一则报道《新片未上映又出一〈门〉李少红遭遇双重〈门〉》,报道中大意指出,李少红电影《门》的原著作者周德东要拍《门Ⅱ》的消息,被媒体报道之后,李少红所属的电影公司做出反应,声称周德东要借《门》和李少红的名字来炒作自己,并认为《门Ⅱ》肯定不符合电影局立项规定,目前《门》制片方虽然保持低调态度,但“一旦发现对方有侵权嫌疑,就会追究其法律责任。”
看完这则消息,我先轻笑,而后忍不住笑出声来,俄尔放声大笑。三笑过后,我甚至自作主张发挥自己的“无厘头”现象,意淫一下周星驰大师的《《唐白唬(伯虎)点秋香》中的某些片断:新婚燕迩,唐白唬看到秋香在做家务事之余也开始舞枪弄棒,这厮终于忍不住大惊失色,来上一记唐式狮子吼:“我靠,小妮子,练什么练,再练你充其量也是我的二奶!秋香默不作声,唐白唬俄尔转睛一看:“咦,奇怪,小妮子,原来是练的不是我们唐氏绝学中的打狗棒法?!”唐白唬一看该棒法比唐氏棒法更迅猛得多,继而恨恨地向地下吐口唾吟哦道:“哼,如果我将来发现你使出一记唐式打狗棒法,小心我到咱爸那告你去——”
呵呵,依我看,李少红所属的公司真是秀逗了,这真是在拍恐怖片之余欲借娱乐炒作,恐怖有余娱乐不足。人家那厢风平浪静,这边却先发制人,未免给人几分新片上映之余炒作的嫌疑。借用古代民间流传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众所周知,稍具一点影视常识的人大都知道,在影视界,一部影视作品在筹备阶段的原名并非确定为其最终的名字。以国内为例,知名导演赵宝刚改编自美女变大树的影视剧《给我一支烟》如今正在热播,播映时的名字改为《夜雨》;以欧美影视作品为例,著名喜剧表演大师卓别林的《大独裁者》,原名初定为《独裁者》,公映时亦更名为《大独裁者》,一个“大”字的差别,孰优孰劣立见分晓。
同样,以李少红执导的这部即将上映的《门》为例,据说最初曾一度希望电影的名字叫《三岔口》,但鉴于郭富城主演的《三岔口》在前,始为改名为《门》。但如我所知,作为中国本土恐怖小说中的领军人物,周德东的此《门Ⅱ》非彼《门》,纵便就是不改名字的话,亦不算为过,更何况该影片最后的名字尚未敲定。
其实,李少红所属的公司对媒体声称周德东尚未开拍的影视之作恶意炒作一击即破。这种道理多少有点类似于——我的名字叫田金双,就大可以明正言顺地告诉别人,你,你,对,还有你,绝不能叫田金双二,也不能叫田金双十八,也不能叫田金双五十六……否则,小心本娱乐策划人田金双不打得你春光灿烂你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说到这,想毕,列位看官也就看明白了,李少红所属的公司对周德东《门Ⅱ》制片公司倍加指责的原因,无外乎试图杜绝《门Ⅱ》借《门》炒作之嫌,因而使出一记娱乐策划学中的铁血杀手锏和金字招牌——恫吓大法。但孰不知,娱乐策划学中的恫吓炒作大法至少需要满足以下几个理由:事实依据、原因陈述,而非拥夺媒体话题权和茫无目的。
其实,身为娱乐策划人,依我看,李少红所在的公司这番担心远无必要,亦是杞人忧天,实在是远未必要。仔细推敲,原因有二。其一,周德东的《门Ⅱ》尚未筹拍,除了《门Ⅱ》该暂定名之外,还大有许多名字尚可以考虑,甚至可能会更好,如果照此发展,远无“门”字之争。如果我是周德东,身为恐怖小说大师,以我的性格,索幸一气之下大可以恐怖一点,大可以将名字改得更鬼气阴森恐怖一些,挥一挥衣袖,挥别《门Ⅱ》,干脆直接定名为《鬼门关》。
一个“鬼”字,很容易让人想起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幽魂和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吸人精血的狐狸精,一个“门”很容易让人想起午夜惊魂中吱呀呀作响的恐怖之门,一个“关”字,寓意为绕过所谓的“门”字纷争这个关口。如我所知,中国在历史上向来是个比较迷信的国度,中国民间不是有句老话说过嘛——物极必反,也许这样一来,通过这个鬼气森森的名字尚不至于令《门Ⅱ》尚未开拍就因胎死腹中而早夭,还会因后期良性炒作大为红火。索幸本娱乐策划人就好事做到底,帮周德东大师连炒作的标题都想好了,干脆就叫《〈门〉胡闹〈门Ⅱ〉绕道中国〈鬼门关〉挑战西方史蒂芬.金》,哈哈。
其二,依本人的理性判断,周德东《门Ⅱ》至少就目前来讲,尚无理由有必要借李少红之《门》进行恶意炒作。如果说其炒作,也是周德东意欲借自己全新力推的新书自我炒作,近而通过自我达到一举双赢的状态。
根据老子《道德经》五千言中“道生一一生二”这一原理,我在此就不多花费笔墨,权且列出两个理由:首先,作为中国本土恐怖小说中的领军人物,周德东的新著《门》已在新浪网站刊发,其讲述的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都市里的故事,裹挟着坚硬的现实意义,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就发生在当下。它的谜底应该超出读者想象,它传达的恐怖是人人都可能遭遇的,那是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这个有关《门》的小说和周德东此前的恐怖小说《我遇见我》等大不同的是,这部《门》中,有灿烂的爱情,有悲伤的亲情,有非常态的性爱,有触目惊心的残杀,有虚构和现实交错的恐怖,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光环中的名人的揭露,对社会阴暗面的抨击……依造周德东本人在各大网站的前期造势,后期热身,仅小说起印就多达15万册。其新著《门》在宣传造势上其声势远远超过其小说《三岔口》时的造势声热,其完全可凭借影视与图书同期预热,从而达到自我相互预热相互造势自我炒作这一效应。
要知道,身为娱乐策划人,如我所知,在娱乐界,尤其在演艺界,图书与影视同期造势更能达到潜在利润的增值,从而拉动商机,吸引资金注入方和广告商的资金注入。甚至两者真正达到娱乐营销整合效应的话,借机推出恐怖卡通、动漫、恶搞网络小成本电影也未可知之。
其次,作为恐怖小说作家,周德东此前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曾说过:“西方的畅销书有两大类题材,一是情感类,一是恐怖类。他们的恐怖文学已经很繁荣,出现了很多恐怖文学大师,比如史蒂芬.金、希区科克等。”若照此分析,身为中国本土恐怖作家,周德东难免会关注到西方恐怖大师的某些作品,若其意欲借助李少红作品炒作,远不如为自己的影视力作打上一纸史蒂芬.金的招牌有用得多。在知道,不管在美国好来坞还是中国影视界,史蒂芬.金亦是个不折不扣的世界顶级恐怖大师,其名气之大绝不会比中国某些导演知名逊色。照此分析,周德东大可以通过此举一举擎出自己的娱乐王牌,既为自己即将开拍的影视新作《门Ⅱ》招揽人气拉动公众的眼球,又大可以借机为自己打上一纸东方史蒂芬.金的金字招牌,何乐而不为乎?
说到这,远再没有任何必要分析了。切不管周德东本人鬼气也好,李少红所在的公司小气也罢,或者说双方所属公司无意间误会也罢,言而总之,总而言之,影视就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就是商业,商业就是为了通过娱乐营销实现潜在的利润回报,毫无疑问,娱乐和发展才是硬道理。面对这些,在这个恐怖的娱乐时代,娱乐背后潜在的商业利润的增值远比任何媚俗炒作和有趣的做秀有趣得多。
好了,现在让我们借用“门”字这个古体字的“門”触摸一下其中的古典意象:门,門,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如果是四扇就成了所谓的“双重门”,如果是六扇的话,也就成了韩寒笔下的“三重门”,如果再多几扇的话,就成了黑泽明黑白经典老电影中的《罗生门》。
其实,“双重门”也好,“三重门”也罢,“罗生门”也罢,与日本、韩国的恐怖影视作品近年来的发展相比,中国内地的恐怖影视产业的发展已经足够慢的了,恐怖影视除了《黑楼孤魂》之外就是《画皮》,也应该多鼓励人家多拍出一些好的片子出来了,切莫“小扣柴扉久不开”,大家彼此窝里斗,斗成一个脸红脖子粗的“酱缸文化”,如果真的如此,我想,也许还没等人家恐怖影片进攻我们呢,自己的门轴就先烂掉了。有句老话就得好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中国影片产业切莫各自为政,还是多团结一点,才好。
换言之,中国影视产业的门槛真挺拥堵得让人闹腾的,几年不出一部恐怖精品,一拍吧,还尽事事的,一个个除了想做事儿爹就是想做事妈。也许,《墨子.号令》中所说的“门常闭”大概是这个意思,陶渊明《归去来辞》中所说的“门虽设而常关”大概是这个意思,《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中所说的“洞门甚隘”大概是这个意思,《三国志.先主传》中所说的“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大概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总之,好看的恐怖片挺有意思,恐怖片之外的恶意娱乐做秀挺没意思。
总之,在这个恐怖的娱乐炒作时代,中国的恐怖影视之门,真应该——多一些门轴,少一些壁垒,才好!
接下来,请允许我再给众位看官讲一个网上恶搞的“恐怖”段子——话说搜狐总裁张朝阳一举成名后,毅然向北京市朝阳区政府捐赠200万元人民币,以感谢该区以他的名字命名。
当然,这仅仅是则流行在网络上的一纸笑谈和民间语录,依我看,人家张朝阳是文化精英,远远不傻,远无必要因朝阳区与自己名字吻合就对朝阳区政府进行巨额捐款玩这个“恐怖秀”。
照此分析,本人认为,李少红所属的公司与周德东携手的银海动力公司这场与“门”字风波有关的官司根本打不起来。就算是真掐起来,也仅仅是一场与娱乐有关的“恐怖秀”,如此而已。
各位看官试想一下,如果双方真的打起来的话,那种“恐怖”的镜头,那种《门》和《门Ⅱ》双方为了一扇“门”各执一词吵嘴的情形——简直就是由史蒂芬.金彩色恐怖电影、希区科克黑色悬疑电影媾合成的与《门》有关的“影视同期声”!
如果真的打起来,《门》注定会成为世界上最“无厘头”的“恐怖”版面。文/田金双
——田金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