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是魔王网友,您好!
您说的“闭门造车,越造越差”,很有意思。正因为围棋是竞争的艺术,所以,在围棋的学习中,开门造车,绝对必要。
围棋作为职业时,棋手的性格,便会对比赛的成绩和水平的提高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的境界,职业棋手是永远也达不到的(所以,还是做“围棋爱好者”好啊)。可以说,具备坚强,好斗,好胜,顶真,准确等特性的性格,算是成为高手的先天优势条件吧?而性格中若逃避,模糊,不坚强或软弱等成份较多者(我想我就很象),自然就有劣势。
说到复盘中的争论,我曾有过一次不愉快的经历。那一次与一位高手好友争得天翻地覆,那个棋形,十几年之后的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喝喝,毫无疑问,我的见解是对的)。这一争,当时,很伤感情。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争了。围棋的复盘研究,不是实验室中的科学实验,不是企业的投资决策,甚至,也不是“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的诗解之争。
在职业大家中,有“下一盘棋要赢两盘”者。这个意思是,他不仅下棋要赢你,复盘也要赢你。如果你说:“我这里下坏了。否则,形势尚有可为”,那么,他就会用很多方案来“循循善诱”,最后的结论是:“您怎么着都不行”。有时,这会让人怀疑,好象从第一着开始,这棋,就已经不行了。所以,古人说:棋高一着,犹如泰山压顶。这句话,概括得真好。
现在,其实高手与低手(或不那么高的“高手”),也不大争了。有一支围甲队伍,一次一位绝顶高手给年轻棋手复盘,当年轻棋手失理,失礼并固执己见时,这位绝顶高手只是淡淡地应付着该局的后半盘,然后说:“换一盘吧?”,于是,草草收棋,另一位年轻棋手开摆了。
在复盘时,上手指出下手的错误,无论这是不是真正的错误,下手还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比较明智。下手若要争论,图个什么呢?如果笃信自己没错,心中有数便足矣,无需以上手认错作为自己棋力尚可的证据。在坂田荣男大师少年时代,曾因在别人复盘时插了一句嘴,就遭来了“买一送一”:一顿呵呲:“这哪有你插嘴的份”和一抽嘴巴。在争论时,若运气好,碰上有修养的上手,那么,他不悦而不说,“换一盘吧”,你能学到什么呢?职业棋手的生涯,说到底是一个一辈子都要学习的生涯,就算你总能在复盘时而不是在胜负中证明人家都错了,又能怎么样呢?
我总觉得,在学习时,还是少争为妙。19乘19等于361,这个数,如果别人说得不对,你可以去争,争到天涯海角,海枯石烂都可以。但一着棋的好坏,形势的优劣,有什么可争的呢?在研究棋时,即使有指鹿为马的现象,也没有必要去争,因为,你可以相信,也可以不相信。重要的,是学到东西,而不是争辩“我的棋势一直很好”。
记得有一则幽默是这样的——
妻子: 你最近怎么不跟戴卫打牌啦?
丈夫: 你愿意跟一个赢了就趾高气扬,口沫横飞;输了就如丧考妣,骂天骂人的人打牌吗?
妻子: (作恍然大悟状)我不愿意!
丈夫: 他也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