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中学的语文老师,故我应称您为"老师".中学语文老师,是捍卫和传承中国文化的伟大力量,全社会都对中学语文老师非常尊重,我更是如此.我的母亲大人,是退休的中学语文老师.
您说我"国文还没入段",我承认.可能,在围棋上,我还略知皮毛,但在"文"上,我从来就很自卑.假如从过去到现在,我能有机缘,有条件好好的学习汉语,那该多好!
您说我"喜欢生硬地套用成语","瞎用",我接受.在我周围,有这样的客套定式:"你干的很好","哪里,干的不好,瞎干 ".哈!我极喜欢成语.我们的成语,是所有其它语种都不具备,都无法相比的,这既因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因为汉字.有朋友说,汉字,就是"天书".我深以为然,深为感动.成语用得生硬,我一定注意,尽力修正.但即使不贴切,我还会用,因为喜欢啊.当然,如果每一位中国人的语文水平都像中学语文老师一样,那么,我们中国文化就真的是浩浩荡荡,无坚不摧了.在这一天到来之前,能否容忍一下我这样的"二把刀"呢?大街上车水马龙,每一位驾驶员,都是绝对称职的吗?围棋中的"中国流",陈祖德九段用得最贴切,但我也能用,您也能用!若用得不好,那就"瞎用".
您说"你的文章缺乏起码的语文知识",这令我颇有挫折感.毕竟,文章,我还会写的.如果,老师说我"语文的基础知识还需学习",我还有点希望.而"缺乏"和"起码的"加在一起,那就很接近于"没有"了.如果"没有",岂不是不该"写",不该"说"了?这些天,我嗓子出毛病,不"说"也罢,但<围棋天地>刊期又到,"写",总是要写的.我该怎么办?
另外,从您的字里行间,我感到了一种恼火,不屑的情绪.我也当过老师,我分不清究竟是循循善诱,宽厚仁和对学生更好呢,还是居高临下,说一不二对教学更有利.所以,当年我只能我行我素,因喜欢学生,便把他们都当成朋友,而对朋友,是不会冷嘲热讽的.
"沉舟"句的后面,我用了"的感觉".如果咬一口梨,产生了"分离""的感觉",这不行吗?问题是,它真的产生了这样"的感觉"啊!如果说"梨"就是"分离",那就不对了.您说是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