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谷歌让其所谓的机器人和真正的围棋高手对战,引来了全世界科技领域爱好者的关注,不少人都在预测谁将最终获胜。
我们也不由得想起数年前的深蓝大战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几经升级之后,国际象棋败给了机器人,也由此引发了人工智能的热潮。不过,随后,人工智能就陷入了低谷,战胜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也并没有给人工智能带来新的生机。玩就是玩,用就是用,胜利也并不代表什么。
当然,我们也看到,自从国际象棋被机器人打败之后,这一风靡世界的智能运动就开始淡出社会关注的核心,逐渐的不被社会所重视。要知道,在此之前,卡斯帕罗夫等等可是神人一样的人物。
围棋不比国际象棋,其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现在世界上任何一种其他的棋类运动,但我们也相信,因为围棋变化的数学可穷尽及人类的计算局限,总有一天,机器在围棋技艺上会战胜人类。谷歌的机器人能否战胜李世石还不一定,可未来的机器人一定会是围棋的最高高手。
即便机器人战胜了人类又怎样?如果说机器战胜人,在短跑赛场上,博尔特再快,也胜不了现代化的跑车,在跳高赛场上,机器也可以轻松跳过数十百米千米的高度,可人还是人,机器还是机器,并不能互相替代。
现在的计算机的基础理论仍然没有跳出固有思维,即便是所谓的深度学习,也不过是神经网络失势之后的借尸还魂,并没有解决机器人向人过渡的本质问题。不管是以前的超级计算机,还是现在的机器人,都还只是机器,差别只是计算的速度与存储的能力。让生物人与机器人比下棋,其实是以人的短处对抗机器的长处,典型的以卵击石。
如果机器人在围棋上战胜了李世石,只能表明现在的计算机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可也只是量的程度,仍与质无关。我们下围棋看围棋,并不是为了输赢,也不会因为输给机器人就变得毫无意义。
不过,谷歌安排这样的比赛的想法却并不单纯。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谷歌挑选的却是一位韩国棋手,而且是一位在社会影响上比棋艺上更有号召力的棋手。如果要单说下棋,以现在的棋手棋力来看,应该找初出茅庐的中国的柯杰或者柁嘉熹,才可以说是挑战最高手,但机器人挑战的却是久经沙场最容易被机器研究明白的韩国国手,内情值得玩味。
谷歌所谓的机器人挑战围棋高手,只是一场营销闹剧,不管谁胜谁负,获益的都只有谷歌。如果谷歌机器人胜利了,那自然是被成为历史性的成功,更可以被科技万能论者拿来欢呼;如果谷歌机器人失败了,与高手对决失败也不丢人,也足以证明谷歌的人工智能水平是何等的高超,股价一定涨,产品一样大卖。
谷歌以其精明之道,做了一笔绝对划算的生意,旱涝保收的买卖玩的高级,围棋却只是被当成了营销道具为机器人作并不高明的“托儿”,美国人和韩国人合伙拿中国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为其商业发展当垫脚石。
其实,谷歌为了证明自己,完全可以让机器人去拉斯维加斯的赌场去试试,看看能否当个赌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