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不可能成为中国的政治副中心
(2014-03-28 19:40:48)
标签:
it |
互联网的魔力很大,大到可以直接把白的说成黑的,也可以把一个平凡的城市变成所谓的副首都,保定就是这样躺着中枪的。经过最近以网络媒体为核心的标题党新闻传播,保定俨然已经成为了第二个首都,据说房价一日千里。
追究起来,这些关于保定会成为首都副中心的传言是虚无缥缈,大多数网络新闻的标题非常直接,但你要是看具体内容,几乎与这个所谓副中心毫无关系。前几天是“据多方可靠消息源证实”,现在变成了河“北省出台的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更有人借助这样的传言在网络上让谣言满天飞推波助澜,谋取利益。
媒体报道,按照拟定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保定市作为畿辅节点城市,利用地缘优势,谋划建设集中承接首都行政事业等功能疏解的服务区。做强产业支撑,以白洋淀科技城、京南现代产业基地、首都服务功能承接区为载体,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临空经济、现代物流等产业,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着力做优城市环境,按照国际化标准抓好城市建设管理,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对驻京外迁企事业单位和吸引力。
仔细阅读,这个所谓的规划,与“迁都”没有任何关系,保定也不存在成为中国第二个首都的可能,即便要建陪都,也不会选择距离北京不远不近的保定,保定成为副中心是彻底的谣言,是房地产开发商与媒体合作的炒作。
1、保定连河北的副中心城市都不是,更不要说作为中国的副中心,如今的保定早就不是以前的直隶总督所在地,河北的政治中心因文革的原因迁到了距离首都更远的石家庄,河北已经形成了石家庄与唐山南北双中心的格局,并已经写入了省级规划确认,保定的河北省中心地位越来越尴尬。
2、河北省文件中的保定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保定市区,实际上,保定距离北京最近的涿州早就是与北京密切联系的城市功能转移地区,很多部委和央企在涿州早有机构,保定作为中国最大的几个城市之一,人口众多区域面积很广,区域内差距也极大,规划中的“保定”与“保定城区”概念并不一致。
3、即便中国真的要建第二首都,也会选择的自然条件能够承载,能够独立承担部分管理职能的区位,而保定地处华北平原腹地,水资源已经严重缺乏,地下水被超采,地面沉降,处于被联合国认定的准沙漠的范围内,已经不适合过大的资源承载。
4、保定的污染比北京还严重,而根据中国北方的风向和气象规律,如果选择在保定建设等于是选择了另外一个更加污染的地方,白洋淀离市区很远,而且经常缺水干涸,这怎么可能?
5、保定历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元明清对于北京的重要性,主要在于防卫京畿,以华北平原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保定最北端的涿州是北京城防最为关键的部位,在保定驻军守护南大门成为了这些朝代必然的选择,即便是在当代,万岁军仍要驻扎此地,但与古代不同,古代需要驻军与城建合二为一,现代则需要完全分离。
网络媒体和某职业传谣的媒体的官方微博客望文生义,甚至直接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解读,报道成了中国要建第二个首都,而河北省如果任由这样的谣言传播或者有意借助谣言助推房地产收入,那就会再次毁了刚刚被推动起来的首都经济圈建设,河北省也将再次被京津抛弃。
对于保定,在京津冀一体化中要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切不可盲目炒作,否则将来会后悔莫及:
1、保定要解决南下还是北上的问题,认准一条路不再左右摇摆。到底是与石家庄更紧密的联系还是与北京结合,这对于冀东和冀北的几个地市不存在选择题,唐山秦皇岛张家口承德从来都是以北京为交往第一对象,但保定却处在南北拉扯之中。可以肯定的说,河北省这次特意将保定推到与北京合作的第一线,主要还是为了将石家庄推上京津冀合作的第一位而打的障眼法,而河北省这种护犊子的协同策略是导致长期京津冀合作无法实质进展的症结之一。
2、保定应该成为北京市内高校外迁的第一可选地,距离北京的位置和小城的身份特别适合西式高校的发展路径,尤其适合研究型大学的驻扎发展,现在保定也集中了河北省内最主要的几所高校,迁移三到四所北京高校或高校的研究所、中科院的研究机构去保定,建设教育之城,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3、千万别炒作房地产,因为这种炒作恰恰会让保定失去本来可能属于自己的机会,让自己现在的优势变成劣势,最终是竹篮打水,伤害的是本地老百姓的根本利益。
4、对于网络上对河北和保定发展的谣言,河北省政府和保定市政府要拿出官方态度进行辟谣,以正视听,切不可任由媒体歪曲解读,使京津冀一体化在启动的时候就走上炒作房地产之路,而代表长三角利益的媒体拼命炒作京津冀也有可能出于某些目的,如果这时候保定官方还在沾沾自喜,那就真成了被人玩弄的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