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子商务的未来会光明吗?
(2013-12-01 21:20:13)
标签:
电子商务it |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社交网络的吹捧到处都是,特别是社交网络会植入电子商务中而产生社交电商,仿佛社交工具无所不能无处不在,但实际的结果是如何呢?
据媒体报道,IBM Benchmark 追踪了约 800
家电商网站的流量和销售数据后发现,在所有电商网站的访问量中,只有约 1% 的消费者直接来自社交网络。而在所有订单中,也只有不到 1%
的订单是由社交网络转向电商网站的。可能是因为用户还没有适应这种形式,也有可能是因为该领域仍然仍处于发展初期。
社交网络确实是十分重要的网络入口,特别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手持终端几乎变成了人类的新器官而如影随形,但社交网络有自身的特点,毫无边界的去做拓展会让社交背上严重的负担,对于购物来讲就会很难。
社交网络如今也被电子商务公司重视,因为这些社交网络上的信息能够反映用户购前购后的情况,比如可以分来分析这些用户的购买决策是怎样形成的,用户购买之后会有怎样的评价,也正因为如此,阿里巴巴收购了新浪微博,还在积极推动两个平台用户的账号打通,当然,以社交网络起家的腾讯自然不会看着市场被蚕食,以微信为核心的购物流量导入和支付都在加速推动。
腾讯这些年几乎是做什么业务都成功,一点一点的将企鹅帝国版图覆盖了全互联网,但唯独一直觊觎的电子商务却是并不成功,即便是拥有了微信这一新利器,算是打通了支付关节,但宣传起来风声水起的微信也没有公布其在双11全民网购的节日数据,如此和谐的背后恐怕与现状有关。
社交网络做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做社交网络一样,虽然会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注定很难形成鼎足而立的势态,各自会喊得很凶,但要真是真刀实枪的去做,那一认真就失败了。
首先,社交网络的关系有亲疏,人们要保持自己的圈子里的身份往往会各方面吹一点,会各种晒但却不会太多的晒自己的购物,因为这牵涉到个人的面子和隐私,即便是现在非常活跃的微信,上面大量的晒都是美食或美景,因为这些东西不管身份高低都有的晒,也不会让自己尴尬,晒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或者低调含蓄有特色的都可以,但晒购物的极少,更不要说微博了,基本上晒购物的都是专业的营销号。
另外,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间开开玩笑没问题,但要是天天发自己的购物心得或者广告性的宣传,那就会逐渐让朋友远离自己,社交不交易,交易不社交,即便是天天在中国职场说的“做事先做人”,也往往指做人的交情与本来的事联系不大的方面。
此外,中国的社交网络工具和美国的社交网站几乎是地球上的两个极端,本质上存在差别,其先天基因就很难用来做电子商务,当然,电子商务网站也几乎无可能做好真正的中国式社交网站。
社交电子商务或者电子商务社交都是看起来很美但做起来几乎不可能的跨界,但各自的领军企业也都会高喊口号杀入对方领地,如此只是策略而已。补齐自己的产品线,完整自己的网络边缘,等待对方犯错,才是真正的目的。
前一篇:4G时代的运营商十个不能做
后一篇:4G不如固网牌照来得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