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运营商都莫要过分炒作电话“随意打”

(2012-05-09 21:50:35)
标签:

运营商

随意打

it

最近媒体十分关注联通推出的随意打产品,好像是替民行道,但更深的根源是大家的看热闹心态,唯恐三大运营商不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而不出焦点新闻而已。对于中国联通自己和两个对手而言,都大可不必去太折腾这个事情,慢慢的自会解决。

随意打看似是随意打,但其实是有包月费的,应该叫“包月打”,也就是说,用户打电话并不是不要钱,只是你付一个定额的钱就可以不受限制的打电话,当然,这个不受限制应该是带引号的,一家运营商可以,跨运营商不行。

各地推出的随意打产品包月费用并不相同,这也与各地的消费水平和用户ARPU有关,相信应该是经过测算的,就如同街头开的2元店、10元店、99元店,赔本的买卖不会有人做。

其实,现在三家运营商的套餐中都包含相对不少的语音通话时长,一般大容量的套餐包含的通话时长都足够用户通话使用,动辄上千分钟的通话,普通用户都消费不完。当然,情侣热聊、商业推广等等有自己独特的需求。所以说,这种包月制的通话对高ARPU客户意义一般不大。

之所以很多人看着随意打被吸引,一是确实便宜,二也有客户的心理因素,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高估自己消费能力的倾向,所以信用卡会刺激消费、健身卡很多人办完以后很少去健身。这种情况在通信服务中也存在,人们往往认为随意打付定额的钱合算,但也应该看看自己的消费程度,毕竟不会有太多的人因为话费便宜了就不挂机,如同食盐便宜了就以食盐当主食一样。

随意打最大的作用等于是给客户打开了免费使用通信产品的联想空间,也给通信管理局提出了难题,这种产品是趋势,但这种提法确实值得商榷,毕竟整个通信运营的市场环境并不好,口号喊得太多了往往会适得其反。

同样,对于联通来讲,短期会获得一定的好处,但从长期看等于是将这几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口碑又打回了原型,让“中国联通=便宜”重新被确认,弊大于利。

三大运营商都应该逐渐淡化这种随意打产品,在营销上不要采取过激手段,进攻的别穷追猛打,反击的别黑虎掏心,关键是要让老百姓在心理上始终记得,享受服务是需要付钱的,否则,全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