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服务进入通行证时代,运营商还需要做点什么?

标签:
通行证it |
重组后,全业务的运营商会给客户带来怎样不同的服务体验呢?中国电信当起了急先锋,这几天的广告力度不小,“189”让人充满了期待,广告词“它不只是手机号码,还是上网号码,聊天号码,更是邮箱号码”,应该说充满了全业务运营的内涵,但对于用户来说,全业务意味着什么,在终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下,还缺点什么?
全业务各有各的理解,没有一个得到全部认可的规范标准定义,如果简单的理解,就是啥都能做了,只要不违背法律和道德。不管是致力于“互联网手机”的中国电信,还是鼓吹“移动互联网”的中国移动,还是本来就全业务的中国联通,都需要在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上下功夫,而且是要在手机端与互联网端实现一致化的服务。
对于客户来说,目前最为不便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挑战人们记忆极限的账户号码与密码。估计很多人都有过忘记密码搜肠刮肚的感觉,也有过忘记密码重置时的麻烦与无奈,信息社会的服务的多内容让人们焦头烂额。全业务运营以后,如此多的服务,能不能提供简便一致的服务入口,建立统一的通行证,让用户省点事呢。
我简单的对目前的网络上大型门户网站与运营商的服务进行了登录测试,简要分析一下。
所有的门户网站均实现了通行证模式,实现了一个账号一个密码可全网服务。如下:
http://186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12/9/8/21/11ec1b6033bg214.jpg
http://186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12/9/8/21/11ec1c03138g215.jpg
http://185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12/9/8/22/11ec1b66c6fg214.jpg
http://180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12/9/8/22/11ec1b6a141g214.jpg
三家运营商的相关服务如下:
中国移动的战略是以飞信为切入点进军移动互联网,我们针对“飞信+飞客+网上营业厅+139信箱”来看一下。飞信完全可以仅仅记忆手机号码就可以畅通登录使用,当然也可以使用飞信号。在飞信登录以后,窗口会显示飞信好友、网上营业厅、飞客,测试发现,登录飞信后,可以直接进入北京移动的网上营业厅,也可以直接打开飞客页面,不用再次登录。(相反的登录路径是不行的)
http://182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12/9/8/23/11ec1c16f67g215.jpg
但却无法从这里直接登录139手机邮箱,需要重新找到网页,输入手机号码或用户名,输入密码,然后进入。也就是说,139邮箱和飞信等是完全孤立的。
http://187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12/9/8/23/11ec1c1b6fag215.jpg
中国电信有自己的互联网站--互联星空,也建设了通行证功能,但与几家门户网站比较起来,确实有些寒酸,也没有实现189广告所宣传的融合功能,也许正在建设中吧。在通行证可以看到,用户可以使用ADSL账号等作为用户名,但有多少人会随时记得自己的这些号码和密码呢,至少我记不住。可见,要实现中国电信也有很多的路要走。
http://186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12/9/8/24/11ec1b8bff8g214.jpg
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采取的策略不同,率先将网上营业厅集中起来,这应该是敢为天下先的好事,也会给联通的后续发展带来好处。但其他功能未见增加。
http://185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12/9/8/24/11ec1c30e24g215.jpg
归纳总结一下:
1、对于运营商来说,号码资源是最大的生产力,而这个号码又是与个人客户实现一对一的对应,具有相当的私密性,且有个人证件资料等,有利于找回服务,对比其他如身份证、护照、邮箱名等作为通行证账户都有先天优势,值得好好利用。而这几年运营商的服务密码一直推广的不好,也许与用途有关,没啥用不常用的密码太多,我们都记不住也懒的去记去用。
2、通行证下的通信服务拥有更多的黏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觉得开心网做的不好,因为事实上很多的邮箱是公司提供的,这个人一旦离职就会被取消,这个用户怎么办,也许是我没有看到他的补救措施吧。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旦一个账号下与多种密切的服务相连,用户主动抛弃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如果运营商的号码成为个人信息服务的通行证,客户转网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即使是将来实现了携号转网,也是如此,因为号码带走了但服务带不走。
3、对于中国移动来说,为啥不能考虑让飞信也成为邮箱客户端呢,在技术上实现真有那样难吗?而且,既然139信箱有很大价值,那为何不能很好的利用飞信作为客户号码簿的这个功能嵌入邮箱呢,还非要让客户挨个找吗?要知道,现在的人记不住那样多的邮箱地址。让139邮箱与飞信实现无缝对接,也许会带来意外惊喜,无论是对客户还是对移动公司自己。
4、中国电信的通行证至今无法体现出全业务运营的内涵,特别是未能将自己刚刚掌握的手机号码资源利用起来,也许是百业待兴吧。这方面确实值得互联网手机加强。
5、应该说,未来的运营商将会提供“手机+IM+邮箱+博客+游戏+网上营业厅+N”的服务,而通行证的采用将无法避免,但各家要走的路都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