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客史话简编1——博客发展回顾

(2011-03-14 18:32:45)
标签:

博客

发展

历史

分类: ICT产业

序:与博客颇有些渊源,从方兴东引入博客就开始了解并关注,正式开博则是在2005年,算是资深人士了。年数虽长,也基本保持每月一篇的频率更新博客,但因为所写文字都不是应景之作,多是随意兴而抒怀,至于古体诗词更是曲高和寡了,加之不是名人,因此访者寥寥。但正因为许多像我这样的普通网民的长期支持,才推动了博客的发展。本文即以普通网民的视角,对博客的发展进行回顾,效仿《中国通史简编》的名称,称之为《博客史话简编》。

 

  博客在国内的发展可谓几经曲折,从小众热捧的阳春白雪,迅速演变成大众耳熟能详的大路货,而这种蜕变并没有降低博客的价值,反而促使其成熟和广泛渗透,以致于对网络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群雄逐鹿,谁与争锋

  国内最初影响力最大的是博客中国,因为方兴东,也因为木子美之流,聚集了很多网络大虾,那时技术流是主旋律,但因此也使得博客人群的扩张受到局限。之后陆续出现了blogcn、blogbus等类似网站,很是折腾出了一些动静,也赢得了资本的青睐。但很快博客中国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新浪也推出了博客,并且依靠强大的人气毫不费力地抢过了头把交椅。

  当时博客的确是个新鲜事物,也吸引了很多眼球,受到了网民尤其是资深网民的追捧,仿佛不开博就不够资深,就落伍了,这是促使其发展的初始动力。但其本身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进入门槛实在是太低了,因此不得不落入传统网站的“俗套”,比拼的依旧是人气。新浪多年积累的气场发威了,并且独辟蹊径地走起了明星路线,很快捧红了徐静蕾、韩寒,当然也借此赚足了眼球。一时间名人纷纷在新浪开博,非名人也潮水似地跟风,庞大的人气就这样迅速积聚了起来,势不可挡。

 

巨头崛起,分割天下

  在运作方式上,新浪博客尽管风头很盛,但也走了弯路。一开始因为走的是明星路线,新浪把博客域名当成珍惜资源,即名人可以直接获得字母组合的二级域名,新注册的非名人只能获得随机生成的数字串号,正式开博后需要坚持发博,然后申请“转正”,通过审核者方可自行命名字母域名,当时自己的博客审核通过后还是比较激动的。通过设置字母域名的门槛,让大家没那么容易得到,于是偏要试一试,同时也提升了博客内容的质量,这就使得新浪博客的人气更有含金量,能够为接下来的商业运作打牢基础。

  就在新浪占得先机,并短暂地过了把独孤求败的瘾时,搜狐、腾讯等也很快赶来“分果果”,搜狐一开始就允许用户使用字母域名,QQ则再次利用了“好友圈”的巨大凝聚力,很快牢牢聚集了各自的客户群。激烈竞争来得如此之快,超过了新浪的预期,原本按部就班、讲求客户质量的计划只得改变了,只有硬着头皮抢夺客户,于是也取消了字母域名的门槛。但就在瞬息变化中,这一精心设计的门槛使得大量客户流向了竞争对手,新浪一定为此后悔不已。

 

扩展应用,返璞归真

  就在博客风风火火之时,由facebook引领的交友网站也不逊色,开心网来势汹汹,推出的抢车位、偷菜等网页游戏可谓深入人心,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博客用户的流失,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网友精力有限,必然会造成博客的使用频率下降,有效访问量减少。网友的“移情别恋”本就在预料之中,但也说明了博客的价值还有待挖掘,博客还仅仅是一碟开胃小菜,还没有成为网络应用的主流,因为不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为不是不可替代。

  新浪再次动摇了。为什么说“再”?因为此前合众的游戏很成功,新浪看着眼红,不愿意只靠广告、手机增值赚钱,也推出了游戏频道,也确实闹出了一些动静,但当QQ游戏出现后,别说新浪游戏,就是曾经的老大合众,都通通靠边站了。所以说新浪一直在努力探索新的赢利模式,尽管在新闻之外没什么做成功的。当看到开心网大获成功,新浪坐不住了,博友们突然发现个人中心中多出了很多“应用”,可以说开心网有的新浪也有(不知为什么偷菜没有),我当时出于好奇玩了好一阵,毕竟图个方便,因为不想再去开心网注册账号,很多博友大概也差不多吧。新浪博客眼看着就要成功转型为综合社区了。

  历史总是在重演,新浪又一次失败了。新浪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开心网、QQ都是基于“好友圈”建立的社区,大家或者在现实中就是好友,或者是网友,或者本来进入社区就是为了交友,有了这层关系,大家玩偷菜之类才有劲、才能持续。新浪博客不一样,用户只是为了写自己的博客,相互之间少有认识,彼此通过博客平台联系的也不多,因此很快“车位”就抢不下去了。更何况,偷菜游戏也并没能持久,新浪试图通过这类应用转型为社区实在是打错了算盘。很快,新浪博客就停止了众多的“应用”,目前留下的,只是访问统计、投票之类的博客相关类应用。

  术业有专攻,大而全未必能赢得网民的认可。就在博客网站向社区渗透时,论坛、交友网站也纷纷开通了博客频道,彼此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但网民的习惯并不模糊,他们写博客更愿意到专业博客网站,发帖子到论坛,偷菜就去交友网站或QQ类社区。网站的多功能化尽管能满足网民的多种需求,但并不能就此替代所有网站。就像在超市能买到各种物品,但大家买大家电还是会去国美、苏宁,买菜还是会去菜场。因此,博客网站几经尝试后,还是回归到单一功能上,全心全意做博客。

 

内容丰富,百花齐放

  blog一词来源于web-log的缩写,本义就是网络日志,是“网络上的流水记录”。因此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博客最初都是用来写日记,比如收集网址、记录开发进度等等。很多人刚接触博客时都是用来写个人日记,如果是名人的日记,自然引得网友趋之若鹜,因此徐静蕾火了。这位博客女皇哪怕随便写点阿猫阿狗,都能引来无数评点,网民的盲从、狂热可见一斑。网民有太多情绪、精力需要释放或者发泄,因此在网上寻找着各种话题,明星博客这种新生事物无疑满足了网民的胃口。而如果是普通人的日记,显然不会引起关注,博主自己写着写着也觉得挺无聊,因为太过私密的内容没必要放到网上,大而化之的内容写出来对自己没什么帮助,也没人捧场。于是在日志型博客之外,很快就涌现出许多新的类型。

  草根新闻是博客的一个突破性应用,以其实时、亲民、快速传播、连续跟踪等特质,受到了网民的追捧,甚至有人开始因此获得丰厚的回报,一时间大家不得不重新审视博客的价值,逐渐意识到博客不只是日记,而是一种载体、一种平台。网民的创造力总是无穷的,很快将博客发扬光大,从编程到IT应用,从做菜到旅游,从诗歌到小说,从股票到时论,从娱乐到新闻,不胜枚举。博客内容的不断丰富也吸引了更多的眼球及更多网民的加入,影响也日益深远。

 

  博客终于成为核心的网络应用,成为主流,其重要性足以和看新闻、聊天、玩游戏等相提并论,有人开始将博客作为网络营销的工具,有人借博客成名进而获利,企业也把博客当成企业的新门户……总之,博客已经和网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初的发明者肯定想象不到,如此简单的代码生成的简单应用,竟会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折腾出如此巨大的动静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