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2012-02-03 14:00:46)
标签:

周作人

儿童文学观

读书

文化

分类: 书评影评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文红霞

我不喜酒宴聚会,不喜凑热闹,不喜无聊聊闲天,不喜打牌玩乐,唯一喜好:读书。寒假不用在路途奔波劳累,也无这些个热闹可凑,正好大读闲书。

假期前收到书友梅杰寄赠的《周作人论儿童文学》和韩达的《菩提树》,一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读。假期里总算见缝插针地读完了,并各自写作了评论文章。

《菩提树》是长篇小说,贵在清明的生态意识,字里行间对生态型城市建设的拳拳关怀之意。而《周作人论儿童文学》则是辑笺的周作人自1912年至1958年的与儿童有关的文章,主要是理论。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我们熟悉鲁迅,谁没有读过《阿Q正传》《药》《祝福》《孔乙己》?就连小时候伙伴们吵架对骂时也会冲口一句:“你这个阿Q!”“你就一个孔乙己!”而对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则了解得太少了,一则因为附逆一事带给他的打压,二是周作人文字清涩,不属于大众口味。

我读周作人的作品不算少,可这次捧着厚厚的411页的《周作人论儿童文学》我仍深深惊讶了,他竟然写了这么多关于儿童文学的文章。周作人深谙儿童心理,对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先见之明。周作人说,儿童自成一个世界,成人要做的是理解、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粗暴干涉。游戏是儿童生活的方式和探索世界的方式,只有从游戏中入手,方能真正给予孩子教育。那些撇开游戏的教育都只会费力不讨好。而玩具则是儿童游戏最重要的道具,不可不慎重选择,周作人以他对儿童体贴入微的关怀列出了选择好玩具的七个方面:实用;教育;卫生;运动;经济;审美;技巧。并予以细致解释。

周作人认为儿童教育无处不在,对儿童来说,他降生于世,所见所闻都是教育,家庭、社会、人际交往等都对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故而一味将教育职责推给学校是愚蠢且极度不负责任的。对于儿童文学,周作人说幼儿需要的是“故事和画本”,也即我们今天的绘本。我们看到周作人当年渴求的精致绘图与优美童话相得益彰的绘本已是数量众多,但也应看到,国产绘本的不景气。周作人提出给儿童的文学要顺应儿童天性,顺应儿童生理、心理年龄阶段的不同要求,为他提供不同的精神产品。为此,周作人收集了大量儿歌、童话,写作了大量关于歌谣、童话、神话等理论研究的文章,翻译了许多国外论儿童教育的文章,还动手创作了很多童谣。其对儿童的拳拳关怀之意跃然纸上。

周作人是第一个给“儿童的文学”命名的人,也是最早将安徒生译介入中国并给与了极高评价的人,还是最早将法布尔的《昆虫记》介绍自中国,并呼唤动物文学的人。他积极投身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与批评,建立起完整系统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

然而他又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理论家,他没有理论专著,所有的见解都在他的散文随笔里,以一种跳脱清涩的文字写出,却又处处充满扎实的学术性资料和深刻独到的见解。周作人的哲学思想、人生态度、性情情趣等无不呼应着他的儿童文学观,他偏爱童话,喜爱原人一样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他至为推崇安徒生,多次撰文介绍安徒生和他的作品。在周作人看来,儿童之眼和诗人之笔成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安徒生。他颂扬“没意思的有意思”的儿童文学,主张儿童教育不要添加太多功利目的,要紧贴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将儿童还给儿童,尊重其独立世界,让儿童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成长,在游戏中学习,在故事和画本的陪伴下成长。

周作人“儿童本位“的呼声虽然湮灭于时代的硝烟烽火中,却在一个世纪后又回到大家视野,不能不让人叹服周作人的先见之明。新时期以来的儿童文学理论话语的关键词几乎仍在周作人话语体系里兜圈圈。比如对“教育工具论”的批判,建国初儿童文学界有一种共识:“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这便是周作人曾经批评过的两种方向性错误之一:“太教育的,即偏于教训。”20世纪90年代以后,重提“儿童本位的文学”,实际上是一种回归。因此,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理论穿越时代烟尘重新焕发璀璨光芒,期待更多更新的当代阐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