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孩子是门大学问+早期教育难在哪里?

(2010-06-21 06:21:44)
标签:

三岁1个月

小虾米

早期教育

难题

学校教育

育儿

分类: 缔造灵童

http://s13/middle/49750c054897da238855c&690

http://s5/middle/49750c050742629e86974&690

早期教育难在哪里?

文红霞

人们对待早期教育有一种矛盾复杂纠结的心态,一方面,人们以仰视姿态看待那些早教取得成功的孩子,目他们为神童天才;另一方面又极为排斥,什么神童早夭,伤仲永,天才不幸福等各种非议纷传。他们并不去分辨这些言论的对错,满足于一种非善意的自我安慰:既然神童如此可怕,咱就当个健康快乐的平凡宝宝吧!其实在今天的教育环境里,所谓健康快乐不过自欺欺人,不过是大教育体制里的被制造的应试产品罢了!

要不要开展早期教育?

我曾经以为这是一个不辨自明的话题,但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甚至可以说半数家长对此所知寥寥,甚至盲目反对。归纳起来,他们反对早期教育有两个理由:

其一,列出神童自杀,得精神病,性格抑郁等例证,说明早期教育有害无益。

且不说这些例证是否确凿,只反问一句,非神童人群的自杀比率就小吗?富士康十二条自杀的生命都是天才神童吗?(举这个例子我的心在颤抖,社会发展对个体生命的挤压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人的价值、尊严就等同于高速运转的某个机器上的一颗钉子!)

这种说法实际上神话了神童,是在用一个放大镜放在有天分的孩子身上努力寻找他们的怪异之处,从而为自己的不负责任的放养寻找心安理得的借口。

其二,孩子小时候应该让他玩,过早让孩子学知识是扼杀孩子的天性。

玩和学能否统一,怎样统一是一个大课题,远不是这篇小文所能解决的,也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我只是想说,那些鼓吹孩子在孩童时期应该好好的玩的家长,往往在孩子读书之后热衷于陪着孩子上各种培优班,不知那个时候他怎么保护孩子的天性呢?

其实在我看来,上面两种反对理由根本不值一驳,所以现实生活中我从来对这些言论一笑置之。话不投机半句多,何必多费口舌?

我真正的担忧是,早期教育该如何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早期教育最大的难题,将是与现行教育体制发生碰撞!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现行教育体制不是鼓励天才成长的体制,而是相反!就像我们歌颂老师是园丁一样,老师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修剪枝叶,所有树木长成一样高矮。(这里丝毫没有贬低老师这个职业的意思,我自己就是一名教师。)孩子学得多,如果他爱表现,会不会被认为骄傲,惹老师烦?招来打压?孩子此时如何才能既拔尖又能很好地生活在同龄人中间?

很多在幼儿时期很优秀的孩子之所以上学之后表现平常,症结即在于此!早期教育的成果不能有效延续发展,反而极有可能被扼杀!去听听那些所谓优秀老师的示范课你就知道了,他们希望听到的是孩子异口同声的标准答案,而不是有独创性的见解!是听话乖顺的跟屁虫,而不是个性张扬!

想想很可怕,如果一个社会缺乏优秀人才,另类人才的成长通道,甚至完全堵塞了他们的成长空间,这意味着什么?如何产生创新人才?所有人都挤在一条路上,即使跑在最前面,他又能新到哪里去?

就我的小虾米而言,早期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是摆在面前的事实。三年里,我虽因为工作的冲突,几次中断给孩子的教育,但是总的来说,孩子爱学习,爱阅读,聪明懂事,识字、英语、数学、画画、音乐、体能培养,还算全面,也比较超前。

但是孩子已经三岁一个月了,送不送幼儿园?

如果不送幼儿园,我的工作事业会不会受到影响?我能不能保证让孩子在家里既接受到很好的知识教育,也能给他稳定的社交圈子,使他全面健康成长?

好,如果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工作事业暂时为孩子的教育让步,也能给他营造出社交圈。几年后,让他上小学不上?如果上,前几年的心血努力是否会付诸东流?

那么,何去何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