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年”是春节,西方的“大年”是圣诞节,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也颇有些意思。
一、时间的比较:中国的大年是在农历,或者叫阴历腊月三十,但是从腊月23日就开始了祭灶或者说是过小年,因此中国的大年时间至少是从腊月23日到正月15日共22天左右。西方的大年是在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国采用了农历,说明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国家,西方采用阳历,带有宗教色彩。西元354年罗马主教指定儒略历12月25日为耶稣诞生日。普遍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因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尽一致,一般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
二、人物的比较:西方的圣诞老人和中国的年:
在英籍美国人的传统中,圣诞老人总是快活的在圣诞前夜乘着驯鹿拉的雪橇到来,从烟囱爬进屋内,留下给孩子们的礼物,吃掉孩子们为他留下的食物。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里忙于制作礼物和监督孩子们的行为并记录下来。孩子们把空鞋放到户外,以便圣诞老人可以在圣诞前夜(或圣尼古拉斯日12月5日)赠送礼物。赠送礼物不单单是指圣诞老人,家庭成员和朋友也互相给予礼物。
中国的大年更带有神秘色彩。中国的“年”是传说中的一个怪物,它来到人世间是要带给人们不幸的。西方是一位慈祥的圣诞老人,直接给孩子们送礼物,而中国的“年”是一个可怕的怪物,为了驱逐这个怪物,让它远离人间,所以家家户户都贴春联,挂红灯,并且用燃放鞭炮把它吓跑。从这一点来看,西方人比较直接,办事没有顾忌;中国人比较含蓄,西方人胆大,圣诞老人连住户的烟囱都敢钻,而中国人害怕灾害,将“年”看做怪物,也表现了中国人在历史上多处于贫困状态,怨年、恨年、中国民间普遍有“过年关”之说,也表现了对“年”的到来既兴奋又害怕的心理。
当然,在西方很多地区,包括荷兰,圣诞假日仍然保存了它的宗教性质。而在西班牙和其他一些有相似传统的国家里,在1月6日主显节送礼物的人则是祭司(Magi),算命人和异教牧师。
三、礼物比较:西方的自由化和中国的钱
圣诞老人所送的礼物是不拘一格的,也就是自由化的,但是一不能太大,二是比较精致,三是要看对象。德国很多地方,12月25日晚上,小孩儿们把鞋子拿出放在窗台上,第二天早上他们将发现鞋里放满了糖果和小礼物。歌曲圣诞十二日道出了其中一个送礼习俗。当中描述了英国人传统上会从圣诞节到显现节每天互送礼物庆祝。在世界大部份地方,圣诞礼物都是在平安夜晚上或圣诞节早上送出的。直至不久以前,英国人都是于节礼日送礼给朋友的。
中国的过年,是大人们,包括父母及长辈们给孩子的压岁钱,这压岁钱在过去只是表示个意思,我们小的时候父母给的压岁钱都是一角两角钱,而现在这个压岁钱就变味了,少则五十一百,多者上千元,可怜天下父母心,压岁钱里包含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
在礼物的问题上,西方又显得实用和含蓄,而中国人对“孔方兄”确是情有独钟,也许是西方人也象中国人的平时心理,既爱钱又羞于谈钱,而中国人这时候是直奔主题,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钱是个好东西。
四、祝福的比较:西方的圣诞卡和中国的拜年
圣诞卡(圣诞卡片)在美国和欧洲很流行,也视为维持远方亲朋好友关系的方式之一。许多家庭随贺卡带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闻,新闻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在过去一年的优点特长等内容。
中国的拜年礼节可是太多了,“年初一,撅个尾巴乱作揖”,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同辈也可以互相拜年。曾经有个时期,拜年成为滋生腐败的一种途径,如今各个单位都非常注意到这个反腐倡廉的问题,因此都规定不得互相拜年,其实很多人早在年前都把年拜完了。现在有了手机,短信拜年更是流行,越来越简单化,人情也越来越淡薄。
五、吃饭的比较:西方的圣诞大餐和中国的年夜饭
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团聚,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火鸡烤制工艺复杂,味道鲜美持久,以致麦兜小朋友垂涎三尺。这种风俗盛于美国。英国人的圣诞大餐是烤鹅,而非火鸡。奥大利人爱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诞大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欢天喜地。
中国人的年夜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这顿饭象征着一家人的团圆和人气。所以远在天涯的中国人,千方百计也要在年夜饭之前赶回家里,与全家人同吃一顿年夜饭。年夜饭吃什么?南方人与北方人不同,南方人比较讲究,一般家里有什么好东西统统摆上来,让全家人在平时舍不得吃的,这个时候管个够。而北方人主要是吃饺子,也有弄上一桌好菜的。
从年夜饭可以看出,西方人吃的是西餐,中国人吃的是中餐,西方人吃饭的过程比较简单,中国人吃饭的过程比较复杂,从营养的角度看,西方人的年夜饭比较单调,中国人的年夜饭品种很多,但中西方都有个营养片面的问题。西方人的食物中,高温烹制的比较多,而中国人的食物中,脂肪和油类较大,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六、相同的方面:都是一年到头的一次庆祝活动、总结活动、祝福活动、展望活动,都是吃的节日,都是小孩子的节日,都是消费的集中日,都是人类自己找乐的行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