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学掠影——记北京府学胡同小学“六一联欢表彰会”

标签:
北京府学胡同小学六一儿童节联欢会杂谈 |
分类: 闲情偶寄·关于生活 |
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便是匾额上“敷礼明伦”四个大字。
正门两侧各有一个小跨院。
通幽小径
游廊树荫下的乒乓桌
明伦堂位于校园中心,我曾在这里参加过家长会、看过公开课。
树荫遮蔽的明伦堂透着清凉
校园西侧是孔庙,入口的棂星门、金水桥每日与朝霞一起迎接着孩子们的到来。
走过金水桥,迎面便是大成门,门两侧一字陈列着古老的石鼓,墙上悬挂着石碑的拓片。
大成门两侧檐上的匾额——“生民未有”、“与天地参”,皆为先贤对孔圣人的赞美之辞。
学校乐团的孩子们正在此集合,为联欢会的演出做最后的准备。
常伴圣贤左右的孩子怎会少了书卷气
孔子像身后便是碧瓦飞檐的大成殿
大成殿内景,这里应该是乐团孩子们排练的所在。
大成殿东西两庑保存着一些古代的碑刻,如今名为“府学石学府”。
校园东侧的紫轩是六年级的教室,因为是毕业班,因此学校单辟一方静隅作为他们安心读书之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愿孩子们能够体会老师们的良苦用心。
三面围拢的"U"型小天地便是完整的“紫轩”,也是六年级的“家”。
位于校园东侧,紫轩以北的奎星阁
正在拍檐牙高啄的阁楼,忽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远处跑过来
与操场相邻的便是主教学楼
“教工之家”收拾的如此雅致
正在集结中的学生们
着白衣灰裤的是低年级的“小豆包”们
联欢会开始了!
候场的小主持人
擂鼓的老师
站在孩子们身后的是府学的“园丁”们
http://s7/middle/4974164atc13ba27c41e6&690
美丽的老师
古老的学府
年幼的学子
行进管乐团表演管乐
小贴士:府学胡同小学位于东城区府学胡同,兴建于1368年,至今已有641年的历史。明洪武元年(1368年)定名为大兴县学,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顺天府,学校始称府学。光绪二十五年(1903年),府学东半部被改为“顺天府高等小学堂”,这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的近代小学。后曾改名为“京师公立第十八小学校”、“北平市市立府学胡同小学”、“北京市三区中心小学”,现为“府学胡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