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幸有知音——影片《知音》观后

标签:
影片知音影评回忆谢铁骊王心刚古墓荒斋玫瑰天涯邢岷山 |
分类: 短笛无腔·关于戏 |
http://s10/middle/4974164ataf00a063e3c9&690
今天早晨,守着电影频道,我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30年前的老片——《知音》,那是谢铁骊导演1981年的作品,由王心刚老师主演。
这部戏公映的时候,我还是个孩子,对于影片的时代背景、历史人物都不甚了了,然而剧中无处不在的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情怀却深深地打动了我。虽然那时并不懂这许多名词,却牢牢记住了着戎装、骑白马的蔡将军,记住了男女主人公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对话,自然也记住了那首如泣如诉、浸透着昆曲元素的主题歌……
当年那个坐在电影院里仰望大银幕的少年,哪里能够想到,经年之后,自己竟然与这部影片的导演及男主演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年9月,我从电影学院毕业不到两个月,就接到了谢铁骊导演的邀请,在怹指导的影片《古墓荒斋》中,饰演男主角杨于畏;1995年,王心刚老师找到我,让我在怹导演的影片《玫瑰天涯》中出任男主角——世事就是如此富有戏剧性!
今天重看此片,除了出于感情因素,影片本身也再一次地吸引着我。那个年代,艺术就是艺术,没有半点铜臭气。一群电影人凑在一起没日没夜地干活,只为一个目的——创作一部好作品。每一个部门都是那么尽心竭力——华而实先生的剧本厚重扎实,故事讲的完整、人物写的丰满,给全剧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谢铁骊、陈怀恺两位前辈的二度创作,也让全剧无论在叙事上、细节上,都做到了几近完美的程度。
剧中的几段“戏中戏”用的巧妙——《21条》签定,蔡锷佯装沉溺声色以图东山再起,酒席上鼓书艺人唱的是吕布、貂蝉的《连环计》,座中的袁大公子一定在自比王允了;而当袁世凯命手下深夜抄检蔡府,安坐戏楼的蔡锷正观看的也恰好是京剧《蒋干盗书》——周郎妙计安天下,此时的蔡将军也早已成竹在胸了。将戏曲、曲艺等兄弟艺术门类纯熟地运用于影片,这与两位导演深厚的艺术修养密不可分。更为难得的是,出演这场"戏中戏"的京剧演员,是萧盛萱先生和萧润德老师,一丑一生,一父一子,两代京剧名家,在这部剧中也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而剧中的男主角王心刚老师,则是我孩提时代的偶像。无论是《红色娘子军》的洪常青、《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杨晓冬、还是《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那个穿着方格西装,吊儿郎当喊着“尼娜、妮娜”的汪伪特务……怹那英气勃勃的外形,朴实自然的表演,让年少的我固执地认为这世上再没有任何人能比怹更完美了。拍摄《知音》那一年,怹已年近半百,形象上虽已不及盛年时,然而对于角色把握的准确与深刻却不是一般年轻演员所能企及。在蔡锷与小凤仙那一场高山流水的对话中,怹得表演极为干净,台词分寸感拿捏的恰到好处,时至今日,怹的戏依然经得起琢磨。我忽然明白了当年的他为什么会显得如此卓尔不群——在电影表演概念化、戏剧化的年代,怹依然固守着自然清新的表演风格,这份坚持是多么的可贵。
生活中的谢导与心刚老师都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儒雅温文,不事张扬。他们是我成长路途中的恩师,更是我永远的榜样!
http://s2/middle/4974164ataf00bf98403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