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踏圆明园

(2010-04-02 13:23:54)
标签:

圆明园

踏春

清明

休闲

分类: 闲情偶寄·关于生活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虽近清明,料峭寒风愣是逼退了春的脚步。树上的蓓蕾依然抽不开素色练囊,风中那一枝枝干枯的枝杈,远远望去,了无生趣。

    我讨厌北方迟迟不到的春天,如若在我的家乡,现在早已是桃红柳绿了。

    周日一早,难得的艳阳高照,虽仍卸不下厚厚的棉袄,却可以肆意地承接阳光。一家老小兴高采烈地打点准备,驱车西郊,往圆明园踏青。

    名曰“踏青”,实则无青可踏。满山满野枯黄的细草,连一星半点的绿芽也见不到.好在我家有新苗,名唤“青”,“踏青”不成,“青踏”亦可。  

http://s2/middle/4974164at832f2ec129a1&690

 一枝独先天下春 

    进得园来,蓦然望见不远处的枯树上有一枝盛开的红梅。群木山中叶叶空,唯独这一枝开得绚烂,正合了齐已那首《早梅》诗的上半阙——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走近细细端详,那颤巍巍、娇艳艳的俏模样,绝不是假花该有的。看来任朔风吹散东西,春,是谁也挡不住的!

 

http://s8/bmiddle/4974164at832f4fbad8a7&690

    这是圆明园被毁后,唯一幸存的一座老石桥。原为昔日敷春堂西宫门外的跨溪石拱桥,现仅存多半个单孔石拱。当年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如今只留这残桥供人凭吊了。

 

http://s6/middle/4974164at832f357d5995&690

 大水法遗址

    看惯了苏杭园林,偶尔领略一下“西洋景”,却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其实眼前的残柱,线条不可谓不流畅,细节不可谓不精妙,然而心里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是因为汉白玉吗?

    似乎是,它应该只属于“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又似乎不是……

    那曾经的厚重,怎么就变得轻薄起来了?

    想起以弗所废墟,那些乱石中耸立的罗马石柱,那些被一次次劫掠焚烧的希腊城邦……

    也许一种文明离开了它的原生地,就很难再有那种震聋发聩的力量了。

    可面对着眼前的断壁颓垣,嘴上哪还忍心说出半个“不”字。

 

http://s13/middle/4974164at832f33f0a8fc&690

 海晏堂“水力钟”遗址

 这是分布在蛤蜊形石雕北侧的四个石座,上面原本应该立着那著名的十二生肖兽首人身喷泉的。


  http://s1/bmiddle/4974164at832f2ff24cb0&690    谐奇趣的汉白玉石狮,雕刻精细,神态威严。原是一对,另一只被腰斩,弃在一旁的荒草中。

    狮子是邑青最喜欢的动物,他在这座石狮前看了又看。突然,在所有人毫无防备的时候,他高声叫道:

    “这是谁把狮子嘴给砸坏的!”

    他实在是气得不善。

    看他那副忿忿然的表情,很像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冯小刚五官梛位说的那句——

    “这都是谁干的!”

    之前听说有人提议在遗址上复建圆明园,这真是无聊透顶的事了。对于这堆废墟而言,中华民族实在是不缺一个大花园!

        

http://s3/bmiddle/4974164at832f319d9042&690

这些残存的台基柱壁花纹繁复,却雕工细密,可见当时匠人们的心是安静的。

 

http://s9/bmiddle/4974164at832f37d091c8&690    满眼的残碑乱石,看得让人心疼。

    我忍不住感慨道:“哎,多少风流尽湮没在蔓草……”

    还没等我说完,身后儿子稚嫩的声音接着话音说道:“……蓬蒿之中啊!”

    我惊着了!

    蔓草对蓬蒿?很得当啊!还如此的应景,看来我如投喂雏鸟一般向他灌输国文知识,终于等到他衔食反哺的一天了!

    我很欣慰!

 

http://s3/bmiddle/4974164at832f4b425542&690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身困紫禁城,心早就飘到遥远的江南了。我是如此,皇帝老儿想来也不能免俗。不然怎会有颐和园的粼粼烟波、圆明园的平湖秋月、曲院风荷……连名字都不改,素爱炫耀文采的清高宗,怎的在此处惜字如金?想必是爱之切而心生不忍吧。眼前这块汉白玉题额,原是矗立在文源阁的溪滨柳荫间,那一场火后,一度流落到燕大的朗润园,和大师们作了邻居。今天无意间在道旁相遇,身为一个客居京师的杭州人,那种“他乡逢故交”的欢喜一下子跃上了我的心头。

    海晏堂北有一片幽静的树林,林间小道两侧的草地上,散落着许多残存石件。有的石件上雕刻的戏曲人物依然清晰可辨。

http://s8/bmiddle/4974164at832f2e194707&690

《桃园三结义》


http://s14/bmiddle/4974164at832f46c9fb2d&690

  《连环计·拜月》


http://s16/bmiddle/4974164at832f4875454f&690

 《截江夺斗》

 

http://s9/bmiddle/4974164at832f38a624a8&690

    正午的阳光懒洋洋地晒在身上,看着邑青在断壁残石间尽情地嬉戏,听着他时不时发出的欢快笑声,你会有一种恍惚的感觉。那些游戏,那些笑声,百多年前的某个仲春午后,一定也曾在这里存在过。然而那些人与事,恩与仇,都似那拂面的春风,吹散的没了踪影。唯有这风日销蚀的石件、这岁岁枯荣的细草还在年复一年地见证着日月的更替。

    一位前辈曾说过:

    “那就是文明与时间,不必感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