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闯入者》:电影有价情怀无价

(2015-05-03 17:37:15)
标签:

娱乐

《闯入者》:电影有价情怀无价
姜春康

《闯入者》:电影有价情怀无价


    二狗说,看了最近“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电影《闯入者》后,内心深深不能平静,源于导演,源于影片。
    浆糊俺知道,《闯入者》是王小帅“三线生活”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片中没有《青红》里的残酷青春,也没有《我11》中孩子的纯真视角,而是让一个远离三线生活已久的老人,重新揭开尘封的记忆,直面特定时代背景下影响一生的纠葛。而就在去年,王小帅凭借新作《闯入者》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一举打破了多项纪录:《闯入者》成为近三年来第一部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这也是王小帅第一次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之前他曾凭借《十七岁的单车》和《青红》分别入围过柏林和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从《闯入者》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王小帅犀利批判的“情怀”——从《青红》、《我11》再到《闯入者》,王小帅终于完成了他的“老三线三部曲”。1964年开始,支援三线地区经济建设的国际政策,促成了新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2岁的王小帅跟随父母举家从上海来到贵阳,成为时代的一枚缩影。这段生活经历也一直为王小帅的电影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从青年视角的《青红》到《我11》的儿童视角,再到《闯入者》中的老年人,三代人的老三线故事一一呈现。
    从某方面来说,王小帅是在用情怀说自己,也是用情怀说大家,说集体的记忆。情怀这种东西,就像稀缺的奢侈品,需要用心做,需要耐心品。王小帅设计了很多断片,通过老戏骨吕中把影片中不连贯的要素融为一炉,实际想表现的就是一个老妇人在中国的剧变中产生的迷茫,以及对原先自保行为的救赎。这,恰恰正是影片最走心的高明之处,她反射的是集体的记忆。
   《闯入者》不是商业大片,她是一部需要耐心和高度关注才能看懂的电影,优秀的表演有力撑起了全片,它可以提醒两代人,有些记忆不会消失,复杂的历史将继续被挖掘。相比之下,浆糊我更喜欢《闯入者》的英文片名——“Red Amnesia”,翻译过来就是“红色失忆症”,这名字点题,正如电影片头空空如也的工厂的空镜头,隐喻着一代人对于文革伤痛的记忆缺失,直到两位“闯入者”的相遇真相大白时,背后的主题才姗姗来迟地浮出水面。
    在《闯入者》中,我们看到了导演的用心。王小帅在这部电影里选取的视角颇为独特,影片的开场波澜不惊,一个孤独老妪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但她貌似宁静的生活突然被打破了,影片随后陷入到了一个神秘的悬疑旋涡中。可以说,《闯入者》将情节剧、惊悚片元素以及政治潜台词高度融合起来,是一部颇有挑战性的作品。观众自始至终都在被这个藏着秘密的老人牵引,无法放下紧绷的神经,《闯入者》无疑是王小帅又一次犀利的现实批判。
    鲁迅先生曾说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诚如斯言,时代需要反思的人,这是一种情怀,源于爱这个社会希望她越来越好;时代同样需要批判的人,这也是一种情怀,源于爱这个大家希望她原来越繁华。崔永元也说过,牢骚也是生产力,也有建设性,源于发牢骚的人是希望更好。无论从鲁迅先生还是从小崔的话语,以及王小帅用《闯入者》对生活的隐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善意,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情怀”,是支撑这个社会走向更美好的营养。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有人说该片是犯罪类型,但观众会惊奇发现,该影片中的血腥镜头少之又少,甚至连悬疑都是娓娓道来,没有恐怖的音效和暗黑的色调,跟着老太太的缓慢步伐和时不时将焦点定在物而非人的镜头,闯入者的身份一直保持到结尾。上到国家,下至家庭,闯入者是谁,有多少闯入者,最后一刻才真相大白,或许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怀”和“反思”。
    电影有价,但情怀无价。《闯入者》虽然题材上仍然打着鲜明的王小帅的烙印,但是“旧酒仍需新瓶”,《闯入者》既继承了王小帅一向中意的议题与影像风格,同时也能看出在一些细节方面的用心打磨。更重要的是,他让该片变成了一种可心灵触摸的“情怀”之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