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维权,破冰之举
姜春康
今年,烟台市消协与省内5座城市消协联动,与淄博、东营、潍坊、德州、滨州五地市组建了“黄三角消费维权联盟”,市民如果在上述地市遭遇消费纠纷,可直接向烟台各级消协投诉,由烟台消协与当地消协进行协调,解决纠纷。目前,已有6名市民异地维权成功。(见11月9日《烟台日报》5版)
旅游消费、网络购物、电视购物以及手机购物等新型消费方式日益兴起,异地维权理所当然成了消费者的新需求。旨在帮消费者异地维权的“黄三角联盟”的建立,打造了城际间的消费维权直通车,具有破冰意义。
过去,市民外地旅游购物,如果遇消费纠纷往往不了了之,究其原因,一是举证难。各城市消协,虽然都会发布消费提示——“市民购物一定要注意保存发票或购物小票”,但许多市民都忘记要或懒得要,一旦出现纠纷尤其异地侵权,难以维权。二是维权成本太高。异地消费过程中,一些要了购物凭证的消费者,不少也选择放弃维权。按惯例,一旦跨市维权,消费者就面临着火车票、住宿费等问题,若花费几天时间,经济损失不可忽视。高昂的异地维权成本,让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城际间的消费维权直通车的出现,正是解决这一掣肘的有效方式,其最大裨益就是降低了方便了消费者的维权方式和个人成本。当前,个别商家的不诚信经营,有的出现质量问题后更索性关门歇业“人去楼空”以规避责任,如此种种情况时有发生,消费者的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不得不直接投诉商品生产厂家。这,也使得跨区域投诉日益增多。
当然,异地维权成为消费维权新宠儿是不争事实,但让异地维权真正落地,成消费者的“尚方宝剑”,需要不断探索。这方面,许多城市做出了尝试和表率——奥运会期间,北京、上海等四个直辖市曾联合香港、澳门等城市建立起专门解决异地投诉组织;今年6月,香港、澳门、江苏三地也开通消费投诉的异地处理。从结果来看,跨地域投诉因涉及生产商、经销商、送货单位、消费者等多个环节,产生纠纷后投诉周期长,维权成本高,调解难度较大,缺少解决问题的标准化流程。因此,制定统一的标准化流程,迫在眉睫。这也会给“黄三角消费维权联盟”以有益启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