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评】存单变保单,银行沉默就是冷暴力

(2010-08-15 13:52:47)
标签:

杂谈

分类: 声音时评

存单变保单,银行沉默就是冷暴力

姜春康

   【时评】存单变保单,银行沉默就是冷暴力


  汪先生一年内四次存钱竟四次存款都变成了保单,4份保单都是他去银行存钱的时候,柜台员工推荐的,“当时他们说是理财产品,利息比定期存款高,另外还赠送保险。”汪先生表示,冲着高收益和有附赠优惠,他购买了这些产品。(8月15日《长江日报》)


  存单变保单,存钱成了买保险,这样的尴尬,无论对谁来说,都成了蒙在鼓里的上火事。在一些银行大厅内,许多热情的人会主动上来打招呼,有的甚至直接穿着银行的制服还挂着写有名字的工作牌。而实际上,这些热情的人并不是天上掉下的“慈善者”,他们有的正是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我们不禁想问:这些在银行大厅内出入自由的保险工作人员,怎么就能在银行工作人员眼皮底下完成存单变保单的活动?这种“狸猫换太子”的游戏,是不是太坑人了?这种工作人员之间,咋就那么默契呢?


  银行,承担着重要的金融流通职能,理应给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义务给予介绍、提醒、指点和答疑,当该提醒不提醒、指点不指点时,就会变成沉默的冷暴力。仅拿存单变保单来讲,银行工作人员有义务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予必要提醒和指点,点明存款和保险之间的区别。而在银行沉默语境下,保险工作人员大行其事,用“热情的服务”将不少客户的存款变成了保险。更重要的是,保险工作人员往往会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蜻蜓点水般地进行“忽悠”。对储户来说,他们往往“被保险”很长时间才知道,有的甚至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狸猫换太子”。


  当前,理财产品众多,看得老百姓眼花缭乱,他们更多时候分不清究竟是理财产品还是保险产品,这也正是“被保险”发生的必要土壤。而现在的银行,已不仅仅是存钱、贷款的地方,不少都在“混业经营”,有的银行甚至给工作人员下任务指标,受利益驱动在推销过程中有意回避“银保产品”,使储户上当受骗。就这样,由于部分银行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故意默许和保险人员的主动出击,他们只说好听的,存在误导储户购买保险之嫌。因此,市民进银行存款时一定要问清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理财方式,不要糊里糊涂就把字签了。一旦发生存单变保单的尴尬,吃亏的还是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