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记者在被“通缉”?
姜春康
《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因报道凯恩股份关联交易内幕遭网上通缉。昨日,经济观察报社发表声明表示强烈谴责。7月29日上午,浙江省丽水市公安局责令遂昌县公安局依法撤销对仇子明采取刑事拘留决定,并将调查办案是否渎职。(7月30日《新京报》)
如果你经常上网,一定会看过27日晚“经济观察报记者因报道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内幕遭全国通缉”的微博消息。其迅速引爆网络,皆因记者被通缉这是全国首例——记者仇子明报道了上市公司凯恩股份关联交易内幕,遭到凯恩公司所在地浙江丽水遂昌县公安局网上通缉,仇子明遭通缉的罪名是,涉嫌“损害公司商业信誉罪”。事发后,仇子明向所在报社高层求援,自己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尽管他表示“我很淡定,我只是在潜伏,不是潜逃”,人们依然感受到了紧张气氛。幸好,浙江公安厅介入,并取消了“通缉令”。无论如何,这个事件的进程,浸透正义的力量,其一亮剑,为新闻记者撑了腰。
该事件从紧张、更紧张到松一口气,网友们的质疑和拷问起了很大作用。若不是微博消息的迅速传播,若不是网友们的穷追不舍,记者仇子明很可能真的被揪了出来并拷在遂昌县公安局的看守所内。记者被通缉这个全国首例,着实让人闻了种种异味——第一,遂昌县公安局在没找记者仇子明谈话,没有调查更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就做出了通缉令,不合乎常理,致使人们怀疑他们与凯恩公司是否有利益瓜葛;第二,遂昌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表示,公安办理该案符合法律程序,会对公众有个交代,他们是“依法”办事,而丽水市公安局责令遂昌县公安局依法撤销对《经济观察报》仇子明采取刑事拘留决定,更属于更高一级公安机关在“依法”办事,只不过后者的“依法”是撤销之前的“依法”。这,让事件变得更富有戏剧性,也让公众对“调查办案是否渎职”的期待变得更加急迫。
“依法”办事,让记者仇子明东躲西藏;“依法”办事,也让记者仇子明逃脱被通缉的漩涡。透过这样的“奇事”,我们一方面看到了肩扛正义的记者的操守(仇子明曾多次拒绝凯恩公司的“喝咖啡”、“聊天”等超级利诱),也看到了他们在维持正义之后个人处境的孱弱。不光《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遭遇此困境,就在日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邵芳卿家属驾车被撞,就在同一天,《中国青年报》记者陈强家属的车也被撞。而“凑巧”的是,这两位记者都参与了近期有关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报道,对紫金矿业瞒报事故、试图行贿记者的劣行予以了揭露。
记者家属车被撞到记者本人被警方通缉的背后,折射是经济大潮下,媒体进行舆论监督之艰难,反衬的是记者在超级利诱和新闻道义抉择中博弈之艰辛。这时,只有正义的力量,才能为新闻记者撑腰。还有多少记者在被“通缉”?每一个不愿沉默的人,都应当站出来向他们致敬,并给以支持和力量。因为,一旦公众齐喑,下一个被“通缉”的或许就是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