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报时评】创新亟需更多民间智慧

(2010-07-14 10:25:33)
标签:

杂谈

分类: 声音时评

创新亟需更多民间智慧

姜春康


    用一个硬物轻轻描画,字迹便会出现在黑板上,用一个平板一推,又恢复了原状。日前,记者在烟台开发区职工姜灵志家里看到一种与众不同的黑板。这是他耗费5年时间,自掏腰包近10万元研制的新型黑板。


    在我市,像姜灵志这样的民间“创新人”还有不少——牟平区没有任何飞机制造知识的小学教师刘斌,就自己掏钱、自己设计,造出一辆汽车后,又造出一模型飞机,成功放飞;莱阳一名普通美工顾洪林耗时一个多月,用树脂制作了一架高达3.2米的“神七”模型,大到火箭助推器,小到保持飞行姿态的定向发动机,无不惟妙惟肖。


    在姜灵志等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锲而不舍追求创新梦想的精神。他们的发明,与科研人员的“大块头”科技产品相比,还显得比较简陋和稚嫩。姜灵志的创新黑板还有机会投入实际应用中,而刘斌的汽车和飞机、顾洪林的“神七”模型,则可能一点用处也没有。但是,一旦想到这些制造者的身份,那些在平凡生活中从来没有熄灭梦想的普通人,我们心里便有温暖和感动闪过。


    在他们的背后,有着现实压力。像姜灵志耗费5年,自掏腰包近10万元研制的新型黑板,即使将来能投入实际使用,但耗费的时光和金钱能挣回来吗?是个未知数。另外,他们捣鼓这些“玩意”的过程中,很多时候被外人看成了“一根筋”,许多人对他们的行为不理解。“图什么呢”?是姜灵志等人常常要面对的一个话题。


    是的,图什么呢?希望他们的发明使某个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并不现实。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他们的发明创新是幼稚的,带着孩子般的好奇。然而,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创新无不是从这孩子般的好奇和痴迷起步。只有把创新当成个人的一种乐趣,才会有进步的巨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姜灵志们的创新努力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当前,我市正向国家创新型城市迈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科研人员、企业专家和专业机构来创新,同样也需要民间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勇于创新实践的人。一个创新型城市,需要构筑在天马行空的梦想之上。而这些普通人的创新智慧,恰恰就是这梦想的源泉。在创新的大潮中,姜灵志等人的发明或许微不足道。但他们的追求梦想的努力,他们对发明“疯狂”的痴迷,应当得到我们每个人的尊重。让这些希望的梦想,在城市上空,自由自在的飞翔,也许比真的发明一辆汽车、制造一架模型要重要的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