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随随便便牛起来
姜春康

(漫画家臧强老师 画)
钻进影院看《斗牛》,完全冲着黄渤而去。这个其貌不扬的青岛小伙,宛若孙大圣从《疯狂的石头》中凌空迸出后一发不可收,光芒四射耀人眼。这家伙似乎有着强大魔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大批拥趸顷刻扎寨麾下。诚实坦白,我已沦为“黄迷”。
一个人和一头牛深陷逆境谈起“恋爱”,抗战残酷与人性温情相伴,这就是《斗牛》给我的直感。同样一口青岛话,同样脏兮兮,同样傻呵呵,黄渤扮演的牛二宛若“黑皮二号”横闯江湖,草根幽默令人忍俊不禁笑喷无数。难登大雅之堂的方言土语,一经黄氏特色炉烧,立刻蒸熟香饽饽嬗变为招牌。
我一直有种错觉,黄渤承载着我的某些难以言表和难以实现的梦想,他越不帅,我越喜欢。如果说喜欢上一个女子,尚有可能见异思迁转移战线,但若喜欢上一个男人,则一定是毫不迟疑义无反顾。我对黄渤的情愫,大抵如此。
些许,小人物的苦涩更让人生怜;些许,小人物的成功更让人崇敬。就黄渤而言,凭长相掉人堆可能很快被淹没,因此他每成功扮演一个小人物,我的敬佩就盖厚一层。当年看到《上车,走吧》中的胶东小青年和《生存民工》里的纯真打工仔时,我就迫切期盼这青年快快火一把,跟帅哥明星叫板下,以满足我的朴素明星梦。
事实证明,我颇具伯乐潜质。黄渤真的袅袅升起了:《末路天堂》中,那个操荣成话的兽医胡安之,让我亲切得近乎膜拜;《高兴》中,那个扮瞎子拉二胡大唱“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矮板凳都是木头,走一步退一步等于没走”的社会小混混,让我激动得想学民间音乐。
这,就是草根明星的魅力,让人内心升腾寄托,未来憧憬无限。为《斗牛》,黄渤磨坏37双鞋,屡遭牛踢,搏命表演,这就是“中国卓别林”的努力拼搏和可爱之处。
写到这,我浑身充满力量,时刻准备去奋斗。我深知,烟台话和青岛话有着异曲同工的“曼妙之气”,真若有朝一日,浆糊我出演《斗狗》中的某个说烟普的角色,千万别惊讶,这肯定是偶像惹的祸,所谓“上梁正下梁不歪”,所谓“没人随随便便牛起来”,是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