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班是事实,收钱更是事实。每个学生的200元“外快”,是把“禁令”当鸡毛的“收获”,收之烫手——
暑假办班,戴着镣铐跳舞何时休
姜春康
学校放暑假后,芝罘区奇山中学校园里学生却像暑假前正常上课一样。经记者采访后得知,这些学生是到学校暑假开办的新概念英语特长班学习的。
放暑假了,学生还要像往常一样“正常”上课。这个“正常”实则非常不正常。暑假办班,为教育部门禁止,芝罘区教育部门也要求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组织学生上课、补课,更不得以此为理由收取各种费用。
如果学校提供免费的“暑餐”,似乎可原谅,但,芝罘区奇山中学很大方,每人收取200元钱学费;如果有个能超越规定的理由,也似乎可考量,可“凡是在校期间没上完的课程,需要在暑假进行补习”的理由让人摸不到头脑,在校期间为什么上不完课程?是课程太多,还是教师有所保留?专门留着暑假收费补习吗?
据称,参加补习的是特长班,班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好学生”。我们不禁想问:好学生没暑假了吗?好学生就不用在忙碌一学期后通过休息了?培养好学生就能成为假期收钱学习的理由?可以设想,如果不是记者曝光,我们不知道奇山小学特长班的同学,还会不会拥有暑期休息权。对大部分家长来说,虽然心疼的绝不是200元钱,但家长“望子成龙”就就能成为学校收费的理由?
这学校暑期办的班,是颗“臭”蛋,于情于理于法都行不通。办班是事实,收钱更是事实。每个学生的200元“外快”,是把“禁令”当鸡毛的“收获”,收之烫手。
“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一直是戴着镣铐跳舞。百度上,几万条的相关通知和新闻充分说明,这种现象也并非奇山中学之“创举”,这种普遍性波及全国。从某方面讲,奇山中学只是一只“待罪”的羔羊,在危险前努力舞蹈,却忘记了危难临近,悬崖在前,以“越位”的姿态“勇敢”行使着“编外权”。他们培养特长生等理由和收费200元的举动,像只将头钻到沙土里的鸵鸟,掩耳盗铃,实则违规路人皆知。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学校鲜有免费的补课,这已成为干扰教育秩序丛林中的“朽木”。“有帐可算”的侥幸,成为铤而走险的理由,即使违法,却常见。在丰厚“回馈”前,一些学校藐视法规存在,在他们心里一场“收益成本分析”悄然进行:若未被曝光或者揭发,则成本极低,收益颇丰;一旦被抓,无非取缔。因此,加大“顶风作案”学校的违规成本,实属必要。同时,完善通畅的举报机制,对制约学校行为也势在必行。公开举报电话,曝光违规学校名单,甚至责任人名字,对加大违规成本,降低学生个人的个人风险和家长的经济付出,对社会可弱化潜在风险和远期危机。
从经济学上看,教育是一种特殊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不仅让社会收益,更对个人发展有着“价值积淀”属性。教育的
“垄断性”和“稀缺性”经济属性,意味着该“产品”必然“为人所盯”,甚至被越权“蚕食”,更需要效率和公平。当教育资源被变相“蚕食”,当学生成为“汲取利益”的温床,损伤的将是不仅是家长的期盼,学生的善良,更是整个教育的权威和尊严。学校乱办班,乱收费等戴着镣铐跳舞的举动,何时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