仨的哥义勇合擒抢包贼
受害者“怕事”:千万别让小偷看清脸
本报讯(YMG记者姜春康
通讯员向永永波)“太感谢三位的哥帮我抓贼了!”昨日上午,牟平的孙女士说起自己晚上回家途中遇抢的事情,对见义勇为的出租车司机赞不绝口。
10日晚9时许,下夜班回家的孙女士骑自行车行至牟平区通海路时,迎面碰到一位昔日好友,便停下车与其搭讪。两人谈话间,一年轻男子突然钻出,将孙女士挎在胳膊肘的提包一把拽走。孙女士扔下自行车,边喊边追出去,可小偷却渐渐不见了踪影。
在孙女士感到绝望时,她看到一辆出租车朝小偷方向追了过去。紧接着,又有两辆出租车也跟了过去。当孙女士顺着出租车鸣笛的声音追到一小区大院时,小偷已被三辆出租车互为犄角堵在车缝内,其中一名的哥正在给“110”打电话。
当孙女士和的哥随民警一起到派出所做笔录时,她依然惊慌未定,反复嘱咐民警千万别让小偷看清她的脸,害怕以后受报复。
好心的哥一边安抚孙女士,一边对民警讲了刚才的路遇擒贼经过。原来,这位驾驶鲁FT49××的司机驾车路过此路段时,看到了孙女士边跑边喊边追一个拿包的青年,便马上追了上去。为获取增援,该的哥边驱车边发出了他们圈内自定的“鸣长笛、闪车灯”的紧急求助信号,恰巧被路过的车号为鲁FT62××和鲁FT62××的的哥看到,他们立刻一起抓贼。
经民警审查,被抓获的小偷系当地无业青年,偷抢目标主要是夜间独行的女子和老人,已得手数次。
警方提醒:天气转暖,夜间休闲纳凉的增多,提醒市民遇到麻烦要有自救意识,大声呼喊或拨打“110”都是可取的求助方式。
遭遇“恶”人,岂能怕事?
姜春康
趁夜色抢包,却被仨“的哥”用三辆车围个严实,这场景颇具“幽默”特质。透过这生动的事实,我们不难想象和还原当时的部分场景。
“的哥”用暗号一起智抓贼,除了“勇敢”之外,更多闪亮的是智慧、责任。我们看到过麻木不仁的看客,也了解过不闻不问的旁观者,“的哥”的品质就显得尤为珍贵,令人温暖。
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或言之,社会治安环境的良性运转,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捍卫。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U·贝克首次提出过风险社会概念,这风险包括社会风险和个人风险。两者实际上是相关联的,面对犯罪行为,不但要人人喊,更要人人打,“打”更重要。当人人都“打”的时候,被降低的“社会风险”也会将利益“反哺”到“个人风险”的规避身上。
孙女士对民警说“害怕被看清脸、被报复”,则显得“怕事”了很多,有人抢你包,人家“的哥”都不怕,您怕啥?犯罪嫌疑人自己都说,他在实施伎俩时,内心比您更慌乱、更害怕呀!
仨“的哥”的行为,让我们尊敬。保护他人财产,见义勇为,是亘古不变的美德。正义的力量,不会褪色,也不会过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