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请卸下行囊上路
姜春康
烟台市举行2009年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900多家单位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吸引了各地5万余名学子到场应聘,招聘现场一时水泄不通。当天有已有1万余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相关报道详见《今晨6点》4日10版)
牛年伊始,我市的人才招聘会就火爆开场。可以说,我国高校实行扩招以来,就业压力也“被动”地水涨船高着。
人多,就业难,不少大学生都“望就业兴叹”。这也难怪,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测,200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610万,加上往年未就业者,将有超过700万毕业生就业;而今年需安排就业的总人数达24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以我市的情况来看,2009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也有3万多,数量明显增加,就业压力显而易见。
活生生的数据,让一种无形的压力变本加厉。严峻的就业形式,让一些大学生苦不堪言,甚至叫苦连天。
大学生就业好比江湖,竞争正愈演愈烈,好不热闹,形式云诡波谲,这边风波逐起,那边又顿生涟漪。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什么不能换换思维?为什么就不能卸下身上过重的行囊,轻松得调整心态,独辟蹊径,如何?
陆步轩当屠夫,大江南北传播,这怎能是浪费人才?我市鲁东大学本科生常志强、宋春磊操刀卖猪肉,谁还在说“不务正业”?广州一家猪肉连锁店年薪8万聘15名“猪肉佬”,竟引来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在内的1500多名应届硕士研究生前往竞聘,应聘者研究生占了八成,谁说猪肉佬就不火爆?
郑州餐饮店一改春节后招聘的旧习,节前大量招聘服务员,并指明要招大学生。从去年12月以来,郑州餐饮业已招聘上千名大学生。
餐饮业“抄底”,大学毕业生为什么就不能抓住机会,摆正就业观念,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
可以说,大学生争当殡葬工、保姆,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劳动不分贵贱,凡事总得要有人干。每一个大学生都是有尊严的,同样,每一个行业都是值得尊重的。
为什么就不能申请到基层去?有的大学生怕基层起点比较低,成才的空间较窄、机会较少,这当然可以理解,但千万别忘记了,找个适合自己的平台,避开残酷竞争,将就业压力变成前进动力,更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一瓶不满,半瓶晃荡”,只想从大平台腾飞,却不愿从“小鸡窝”起步,这样的心态,只会束缚前进的步伐,虚高的自我评价,往往会聚成汪洋大海,最终淹没自己。
在我市的招聘会上,55%以上的参会单位是县域经济的中小民营企业,其人才需求总量占整个洽谈会的39%,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这样的机会,为何不努力抓住?
前一段,北京一个名校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最后以自考生的名义,在银行做了保安,每月工资一千挂零。挣的还不如一个珠三角的农民工多。看到这个消息,我内心像翻了五味瓶,矛盾着:一来,名校大学生怎么就能做保安?是不是自己的“功夫”不到位?二来,为何就不能将保安工作作为一个跳板,卧薪尝胆,积蓄力量,改缺点找差距,他日再来一个华丽的转身?
我坚信,是种子,即使在贫瘠土壤里照样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是金子,即使一时掩埋在杂草堆,风雨洗礼后一样绽放异彩。大学生们,请夯实自己,卸下过重的行囊,轻松上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