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茶座】大雪中的“墨菲定律”

(2008-12-06 13:48:57)
标签:

大雪

墨菲定律

杂谈

大雪中的“墨菲定律”
姜春康

    港城再飘大雪,纷纷扬扬,霎时间,整座城市满目皆白,银装素裹。随之而来的气温骤降,一时间让人适应不暇。真是“美丽冻人”啊!

    平时常开私家车的你,是否现在已改作打车或者乘公交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你,是否比平时更发现,打出租车比往日越来越难?这些东西,和经济学有啥关系?

    道路滑,行车难,事故易发,这正是开私家车的“成本”,在内心的成本收益分析制衡下,许多人都选择了放弃“方便”而取“安全”,这便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非常潜意识的一种规律。

    那为啥感觉打出租车比以往时候难,往往等了好久,结果发现每个车上都有乘客,或者,飘飘洒洒的大雪中,你发现你要等的那路公交车却迟迟不来,时间在这些时候似乎变得比以往时候更为漫长,而这些现象在平时却是反过来的,你不需要车的时候,空闲车出租车在身边屡屡闪过,通往你家门的公交车也频频驶来。

    这,便是经济学上典型的“墨菲定律”在作怪。简言之,墨菲定律就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比如你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是你房间的,一把是汽车的,如果你现在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间钥匙。再来看大雪中的打车现象,你非常希望及时乘到车,但以墨菲定律来看,事情似乎往往向变“坏”的方向发生,即你真的发现,打车非常难了。

    经过多年,这一“定律”逐渐进入习语范畴,其内涵被赋予无穷的创意,出现了众多的变体,“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东西越好,越不中用”、“别试图教猪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猪不高兴!”等等,不一而足。

    一直以来,我也时常被这个定律“应中”着。比如,我去商场购买最喜欢的物品,最怕被别人抢先买去而特意提前去买,却发现商品真的被人买空了!再比如,我在打台球时,当非常想打进关键球,极其怕失误时,却四肢紧张、肌肉僵硬、动作失准,经常打飞!

    后来,我才“自学成才”,终于厘清了“墨菲定律”中的心理“怪圈”。这定律之所以屡试不爽,皆因为我们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呈现出了不同的重视程度。再以大雪等车为例,因为你需要车,于是变得比以往时候更“在乎”车,更在乎“有车”和“无车”这两种结果,而对心理偏重来讲,“有车”是你希望的结果,可以带来愉悦,对你的心理感受和经济收益是正向的,你的“在乎指数”反而只“沦为”一个结果;而对于“无车”的等待过程,是一种“煎熬”,是你害怕出现的过渡,其时间上绵延性和消极感受的累积性,让你十分、特别、极其在乎真的发生“无车”的结果!

    奇怪的是,这种心理感受,在你不需要车的时候,几乎荡然无存,反而容易发出“我不需要车,车咋偏来”的另一层面的感叹。

    生活中的经济学,通俗简单,却富有深意。这,就是这场大雪,给我的美丽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