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聚氰胺像个幽灵。

(2008-11-04 12:55:04)
标签:

三聚氰胺

杂谈

分类: 声音时评

三聚氰胺像个幽灵,在击倒三鹿,染“毒”多家奶粉后,又跳将起来,叫嚣着将一些品牌鸡蛋打垮——


“公开秘密”为何总“马后炮”揭发?

姜春康


    “有人说,这次鸡蛋中检出三聚氰胺,对鸡蛋市场的打击将超过当年的苏丹红事件。” 今天下午,一位在市区某批发市场经营鲜蛋批发生意的摊主对记者说。30日开始显现。当日,鲜蛋收购价与批发价稳中有降,不过目前市场上鸡蛋的零售销量还没有明显变化。(详见10月31日《烟台日报》4版)


    三聚氰胺像个幽灵,在击倒三鹿,染“毒”多家奶粉后,又跳将起来,叫嚣着将一些品牌鸡蛋打垮。香港的检测结果,让“毒奶粉”的遗毒变本加厉,引起市民内心很大恐慌。


    还好,在我市,虽然品牌鸡蛋接二连三出现问题,时下也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但香港检测结果对我市鸡蛋销售的影响并不显著。即使这样,也无法让我们内心平静,每个人似乎都被置于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踯躅与思考中——我们究竟还是能吃什么?究竟什么是安全的?一个小小的三聚氰胺,咋就能如此“潇洒”地搅乱人们原本正常的生活?


    总有一些内幕让人触目惊心。据10月30日《南方日报》报道,在动物饲料中加三聚氰胺,早已是公开的“行业秘密”,五年前从水产养殖行业开始,逐渐向畜禽养殖等行业蔓延。而加入动物饲料中的三聚氰胺,基本来自于化工厂的废渣。而且,大名鼎鼎的韩伟集团早在9月份就知道饲料配方含有三聚氰胺。 

 
    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不禁更加疑惑与气愤:韩伟集团明明知道有三聚氰胺的存在,为何不向社会公开呢?如果不是被香港揪出,这事是不是就算完了?这些有关食品安全的内幕消息还会被揭发出来吗?而作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已经大行其道达5年之久,为何就没人站出来披露呢?


    显然,现状让我们痛心不已,在利益和避害的制衡下,韩伟集团选择了瞒报。而这情形与三鹿“毒奶粉”事件又何等的相似:2007年12月以来,三鹿集团陆续接到婴幼儿食用三鹿牌奶粉出现疾患的投诉。经企业检验,确定其产品中含有三聚氰胺,但他们却在8个月后才向石家庄市政府作了报告,而市政府在得到有关报告后,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没有将情况上报。而按照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石家庄市政府是应该在两小时内向河北省政府报告的。


    真相的背后,牺牲的是不少无辜的人的利益,那些受害的人,无疑成了最委屈的“代价承担者”。他们被“毒奶粉”和“毒鸡蛋”击中后,身体内就被彻底染下了不能承受之痛。


    在这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面前,一些“奇怪”的现象总是刺激我们的眼球。作为为百姓服务的质检部门,却总是以滞后姿态呈现眼前,“事后警告”似乎变成了习惯,而漠视了“提前预报”。而对老百姓来说,事前、事中的预警比事后的警告更重要。毕竟,以牺牲无辜人利益的抉择,太不厚道。


    针对食品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是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了。我们太需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比如涉及括面包、糕点、饼干、咖啡、糖果、保健品等等各个层面的检查,而不仅仅是奶粉和鸡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短期内看似有效,实则只是治标而非治本。


    全面农业部有关负责人10月31日表示,近期农业部将切实抓好饲料整治、奶站整顿和奶业振兴工作,全面清查农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理整顿。


    这消息,让我们内心增添温暖,但依然不能弥补之前内心的恐慌。“公开的秘密”若都“马后炮”揭发,社会将陷入一种很可怕的困境:该发生的发生不了,比如有力监管和向社会公布真相;不该发生的却跳了出来,比如奶粉和鲜鸡蛋中都出现了“幽灵”三聚氰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