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媒体和评论者都是无心的

(2008-07-17 14:18:53)
标签:

素质教育

张孟苏传奇,泡沫破碎亦有益

姜春康

 

     在记者连日调查下,湖北低分女孩因助人为乐行为被新加坡高校录取一事暴露出诸多漏洞。西南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向记者确认,该校并未派教师前往武汉招生,也没有老师在武汉大学接受过张孟苏撑伞助人为乐的行为。调查表明,张孟苏此前介绍的“因高考不理想,所以参加招生会,帮助西南大学老师,被新加坡高校录取”存在着事实和时间逻辑上的错误。(7月17日《新闻晨报》)  

 

  “低分高能”学生张孟苏被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破格录取,消息一出,立即被热炒,掌声不绝于耳。如今,这个“鲤鱼跳龙门”的美谈,又在《新闻晨报》等报的一些记者的执着追踪下,露出端倪,俨然另一个“周老虎事件。不同的是,相比“周老虎”而言,时间更短,焦点更集中。

 

  西南大学招生办负责人的话,无疑证明张孟苏助人为乐行为是假;新加坡5所理工学院均否认录取张孟苏的事实,更加说明这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假新闻”。不过,张孟苏去新加坡留学的事实为真,警方已证实,张孟苏已办理出国护照,申请理由为“自费留学”。网友也称,在新加坡,理工学院不是大学。学生初中四年毕业后可进入理工学院读书。

 

  从网友的质疑和记者执着追寻真相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严谨的作风和怀疑态度。 “张孟苏传奇”泡沫的破碎,如今已不像“周老虎事件”一样令人深恶痛绝,千夫所指。我们更可从其中获得很多有益启示。

 

  第一,“张孟苏传奇”一出,媒体哗然一片,纷纷予以刊载,张孟苏短时间内博得掌声无数,有评论员称“张孟苏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了正确的事,从而一举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对张孟苏撑伞的行为大加赞赏;也有人盛赞新加坡高校“不拘一格降人才”,建议中国高校深刻反思;更有甚者,直接将张孟苏推举成“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泡沫破灭了,这些赞誉立刻成了“子虚乌有”,失去了事实前提,再美丽的评论也失去支撑。与《新闻晨报》的记者相比,这是否说明其他媒体的一些浮躁呢?是否说明一些评论者在真相未明之前,过于情绪化呢?

 

  其次,疯狂转载和极力评价一个“假新闻”,我想,媒体和评论者都是无心的,毕竟,“假新闻”背后的真事实、真想象是客观存在的。透过这些报道和评论,他们都在尝试着做一些审视:中国离素质教育究竟有多远?洋大学录取中国学生的“特例”为何一出即有人振臂高呼为之叫好?这背后正好说明,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存在着隐忧,所以一旦有人“鲤鱼跳龙门”被外国高校破格录取,立刻引来“物以稀为贵”的效果。

 

  试想,如果“以综合实力说话,用素质开道”,一旦成为常态,还会有人如此“大惊小怪”吗?“张孟苏传奇”虽然成又一个“周老虎事件”,但它是有益处的,媒体和评论者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和质问,也是有价值的。

 

  “张孟苏传奇”,众人都纷纷“动”了起来。这个美丽的“童话”,即使是假的,我也相信,公众对素质教育的冀望和期盼,并没有丝毫的减轻。热议的价值,就在于可以让真相更加透明,让问题更加清晰,让目标更加明朗,从这方面讲,“张孟苏传奇”的出现,也是对中国教育制度的一种有益反思,这种真挚思索,如果“反哺”给今后的教育学子,将是一件颇值得回味的“美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