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进路上】大学生,求职请擦亮眼

(2007-07-29 14:55:19)
分类: 声音时评

大学生,求职请擦亮眼


姜春康

【前进路上】大学生,求职请擦亮眼

 

    近日,在各大网站上出现了“部分骗子网站及公司,欢迎

添加……”的帖子,帖子搜集了近50家网站、公司的地址,众多网友纷纷跟帖,将自身求职时曾经的受骗经历、公司地址和联系方式都发在网上,公布骗子公司以招聘大学生为名,收取建档费、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诈取大学生“求职钱”。 (据7月27日《华商报》)

 

  大学生将骗子公司“张榜公布”,见见阳光晒一下,此“非正常”的“示众行为”,的确可得一时之快,其背后却显示了求职者的无奈和辛酸。在这里,我不想去讨论公布“骗子公司”此举是否涉及到违法问题,也不想去剖解张贴者的感性之想与理性之为之间的矛盾。当“骗子公司”依然招摇过市,当遭遇求职受害的大学生依然“层出不穷”时,我们看到是竞争的惨烈,看到的是现实的残酷。

 

  根据市场规律,人才供过于求是造成大学生盲目求职,迷惘漂浮“乱投医”,甚至对一些“骗子公司”趋之若骛的主要原因。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在2006年,全国114个城市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与2005年实际接收安排的毕业生人数相比,降幅达到22%,继续“降温”、越来越严峻的的高校人才就业寒流同时严重着影响本年度2007届毕业生的就业。

 

  当然,严格来讲,如果把大学生人才看作商品来看,其数量多少影响的只是总体趋势和竞争态势,而差异化水平高低则是关键决定因素。单就优秀者个体而言,呈现的是“供不应求”的层面标杆;而就我国每年逐渐增加的高校毕业生来看,则整体就业形势日益残酷。这时,强化差异化水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无疑是每个大学生增加资本的关键砝码。

 

  在竞争的大趋势下,提高对求职单位的辨别能力,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尚是一门必修课。在渴望就业、四处求职的过程中,更要提高警惕,避免因个人不慎而落入不法招工单位的“陷阱”,徒增不必要的损失和精力浪费。

 

  以市场调控为主的大学生求职,不乏存在个别不法单位滥竽充数、声张虚势、设立收费明目和虚假招工等危害大学生利益的现象。一些企业,造声势纯粹为了低成本的广告宣传,如此鼓吹公司的规模,形式更可信,效率更高。许多公司根本没有岗位设置,却在常年招聘,所以大学生的求职简历注定石沉大海。这时候,简历精美与否,求职者优秀与否退居其次,成为无效率条件。而许多不明所以的大学生都将“靶子”定在自己技不如人,竞争激烈导致被淘汰掉,这一隐性信息的危害性极大。

 

  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应擦亮双眼。不能凭感觉认为单位效益不错、就无条件交纳相关费用,应通过侧面打听,了解该招聘单位和中介单位的真实情况,并学习相关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因为,招聘或中介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于非法行为。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公司更是想出了“试用期后即解聘”的手段,这显然是少数企业以试用为名,招募廉价劳动力的试用陷阱。

 

  大学生要有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比如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就要认真看完每一条条款,慎重考虑自身的利益。一旦发觉上当受骗,应及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的人事局、劳动局监察大队或公安局派出所报案,寻求法律保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