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纪事感悟】力量的源泉(发表《中华新闻报》)

(2006-11-07 15:58:24)
  力量的源泉    
姜春康
【生活纪事感悟】力量的源泉(发表《中华新闻报》)
【生活纪事感悟】力量的源泉(发表《中华新闻报》)
  我始终对记者行业无比向往和敬畏。由于大学发表过一些文章的缘故,欲望和自负在我真正成为记者后,不断在内心中蔓延开来。
  几个月的记者生涯,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窍门和写作思路,即使小心翼翼,言语和行为却透露出些许自命不凡和故作老成。
  一天晚上11时,同事把一封信转给我时,我内心的平静被彻底打破了。信是一位来自偏远农村的忠实老读者写的。手写的字迹,清晰工整,足足有五页,另外还有毛笔认真誊写的一份明代皇帝的名号、姓名以及在位年代,写得遒劲有力。
  原来,这位老读者是针对一篇新闻报道提出了疑问,因为在一新闻中写道“大奸臣严嵩朝中揽权当道,残害忠良,掌握证据的杨观光不顾遭受迫害之险,毅然写成奏折上书崇祯皇帝。”老读者提出,从历史上讲,杨观光上书“举报”严嵩根本不可能!因为两人生活年代不同!
  我急忙查询资料,结果发现,严嵩生于1480年,卒于1567年,而杨观光呢,生于1597年!也就是说,杨观光于严嵩去世30年才出生,两人根本不可能相逢!
  我脸上顿时火辣辣的,内心的自尊顿时被击得粉碎!冷静片刻,我连忙与通讯员电话沟通进一步核实,时间已是午夜零时。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沟通,我和通讯员都感到无地自容,由于奏折内容众多,很难理顺,报道出了这个错误。我又急忙寻找老读者的地址,结果发现信后,只简单了写了“老干协”和一个笔名。
  当晚很长时间,我都沉浸在自己的错误中不能自已。
  第二天,我急忙与杨观光家族第20代嫡孙、61岁的奏折持有人杨鸿山老先生取得联系。事实证明,报道中应是杨观光之父与严嵩有过接触,而并非杨观光本人。
  同时,几经周折,我终于联系上了那位一直关注我们的老读者。我首先表达了歉意,又表示感谢。老读者惊讶之余非常宽容,为了缓解气氛,他只是幽默地说“没事没事,智者千虑嘛”。
  我十分感动。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我突然发现,心情已变得非常沉重。
  如今,老读者的信就静静躺在我的办公桌上。每当我写文章和思考问题时,都会“良心发现”,继而增加勇气,以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地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有了这样的热心读者,就有了奋斗的力量源泉,就有了时刻鞭策自己的动力。不努力工作,不认真做事,怎能对得起关注我们的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