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爱河
姜春康
2月13日起,烟台市中心血站将抽调一辆采血车,每周定期到达有关县市区采血点,为各县市区公民无偿献血提供便捷场所(据2月12日《烟台晚报》报道)。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公益性组织,并不以营利为目的。血站定期定
点进县城之举对鼓励无偿献血者的热情大有裨益。2005年晚冬,烟台虽然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但于军夫妇累计贡献出超过全身血液总量的英雄作为,使得寒冬中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烟台城暖意阵阵,更让我们对无偿献血者的善举肃然起敬。
血是生命之源,无偿献血者的鲜血是流动的“爱河”。据了解,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出现过血荒,北京、上海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也不例外。我们惧怕血荒,我们直视血荒,但我们不能心慌。
许多人并不献血的原因归咎于对生理知识的缺乏,实际上献限定量的血对身体并无害。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一个体重为65公斤的人,血量约为4550—5200毫升,健康成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一般一个月内便可完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得超过四百毫升”的规定有法可依,只要身心健康,献血者大可不必为献血伤身烦忧。
自愿献血分有偿和无偿之分。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和激励,有助于有效突破“献血瓶颈”。一些发达地方的举措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在日本,利用相扑运动员明星做的献血公益广告张贴在街头,宣传无偿献血。每年7月为献血活动月,中小学都开设献血知识课。同时,各市、镇、村以及保健所都设有协议会,碰到血荒,红十字会、医院的流动采血车上门服务。深圳市规定的“无偿献血的公民在特区享有终生、无限量、免费、优先用血的权利”,对每个来无偿献血者来说都非常有吸引力,比通行的“无偿鲜血后的五年内,每一位无偿献血者可以免费使用献血量五倍的血液”更具有“诱惑力”和激励性。虽然没有物质上的补贴,但每个无偿献血者都感到被尊重了。《新京报》报道过的献血办为献血者支付17元投保费,由人寿保险免费给每位自愿献血者投保1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险和2000元人身意外伤害医疗险的激励做法也值得推广。
国际惯例上已经取消了献血补贴制度,体现的献血的公益性、自愿性、无偿性、安全性。这有利于从根源上遏止“血头”“惟利是图”、“有钱便钻”的疯狂态势和恶性循环。我们欣喜看到,2005年初卫生部建立了无偿献血公示制度,正努力实现由有偿供血向无偿献血的平稳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应该担负起血源“供给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可定期发布“血源公告”,及时通报血源的供给情况,使鲜血供需透明,来之有源,用之有道。
临床用血需求和安全,与所有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只有严格控制无偿献血的各个流程与监管,坚决追究“血头”以及渎职者的法律责任,有效激励无偿献血者的热情、保证他们的献血安全、尊重他们的付出,才能号召更多人投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像于军夫妇那样,,做个播洒爱心的天使,做个传递生命之源的英雄。鲜红的血液,连接你我,无偿献血者的义举,让世界充满爱,让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