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归来》未提及的焉识式出轨
(2014-05-22 10:52:40)
救赎未满,归途焉识
李聊聊
传说中,西西弗违逆了天条,众神罚他将一块巨石推到山顶。无奈这块巨石非常重,没等推到一半就滚了下来。哪怕西西弗用尽吃奶的劲,石头依然顽固地摆着谱,拒绝配合。但西西弗并没有因此得到赦免,只能是日复一日地用汗水滋养着绝望。
http://s4/bmiddle/001loCHqzy6J4uNaNAT33&690
人普遍厌烦重复做某件事,再看不到结果,简直要火冒三丈;但明知无望,却又摆脱不掉追求希望,就必须经历孤独和失望,顺便在逆旅中泻火,才能时刻不忘校准人生坐标。
对于本是上海大户人家才子+公子的陆焉识来说,这种孤独和失望的性质也许要更加复杂。如今,关于人生选择最流行的说法是"听从内心的声音",作为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核心人物,焉识迈出的每一步都蓄满了强劲的个人主义基调,从最初挥别继母恩娘和妻子婉喻的畸情夹击,踏上异邦寻觅风流得意,到留学归来开始对琐碎的鸡毛人生生厌,于是一只脚踩两只船;再到被打成反革命,发配至西北大草漠进行改造,焉识就像进行着一次次寻找本心的仪式,从原点出发,直奔未知的远方,沿途愉悦与困厄交相流转。当他在苦难中深情回眸,渴望重归原点,真正的救赎即由此开始。
http://s2/bmiddle/001loCHqzy6J4uT2bPrc1&690
只是在他醒转归来时,往事已成废墟:婉喻失忆,一双儿女更是对他满腔怨念。本以为获得了自由,却被现实再度捆住了希望,就像是对当初那些说走就走的上路所做出的偿还。
子女对他的隔膜,更多是因为社会给予他的世俗评价,假设婉喻没有失忆,能否毫无保留地接受他?在西北二十多年的改造生涯里,他摸黑给婉喻盲写书信,寻找一切机会逃回上海,都是因为对自己的出轨耿耿于怀。他渴望她的原谅,想要赢回她的信任,他看不到结局,却不愿意轻言放弃,如同推着巨石上山,一次次上行,又一回回跌落,在重复中撕扯着黑夜,也折磨着心灵。
http://s12/mw690/001loCHqzy6J4uVJPFpbb&690
严歌苓并没有在陆焉识归来一刻,为他和婉喻制造心灵碰撞的机会,也永远不会有。当追求自由的陆焉识带上婉喻的骨灰重返大西北,这处往日的身心牢笼,竟然化身他的心灵自由之地,除了象征意义,多少体现了这位剧作大师的浪漫主义情怀。如果婉喻没有失忆,如果她毫无保留地重新接受他,帮焉识心灵获释,倒更像小学课本的必修章节,严歌苓的作品是整个人生。既然还原真相有些残酷,干脆用一个看似残酷的事实遮掩一下更残酷的人生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