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的位置
李聊聊
童话里的爱情是个梦。圆不了就不愿成双的年轻人,一旦到了婚配的岁数还赖着不醒的,多半会被家长拎起耳朵推向相亲场,轮着番儿地见面,转着圈儿地应付。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眼瞅着老了黄瓜的一拨明日黄花,差不离儿就得了,如果说自由恋爱算是尝鲜,相亲就等于捡漏,不是在一筐好梨中挑出最好的,而是从一篮剩葡萄里抢到烂得最不严重的那串。他们有自己的理由:年龄、姿色、活力全都日渐式微,哪怕有点儿积蓄也够不上大富大贵,着实是有的见,没的挑。他们不觉得你落单是因为还有期待,而会用竞争力弱去解析他们看不懂的一面,至于其他别有洞天的理由,除了猎奇心理得到满足,他们会扭头即忘,没办法,几十年积攒的经验就像雾霾,十面埋伏,不给任何新鲜意识弥漫扩散的机会。
所以说,相亲男女对着媒婆挑肥捡瘦的犀利劲儿,更像是对抗着某种偏见,与隔桌相对的那位异性又不是仇人,哪儿就能让自己极尽讥讽之能事,把人家揶揄得体无完肤,还不是被嘴角一点痣的热心媒婆无端一句“还挑呢,到底想找啥样的”击溃了心理底线?
捍卫底线可以义愤填膺,但问题是安置底线的高度是不是合适。屡屡碰壁却依然不知进退的,底线就不再是自我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反倒成了圈地为牢的绳索。
不想当单身贵族,就应该在相亲迷局里调整战略,不能光看对方展露出来的优点,更要动用心思找到他隐藏的缺点,看自己能不能接受。感恩另一半的优点和接受他的缺点是婚姻里的两难,难的是心态,需要调整的也是心态。但只要不怕难并迎难而上,都会有翻番儿的赏赐。
滚滚红尘中通常的戏路是爱上一个人,不停地示爱对他好,等到和他结婚,再经常地示弱留住他的心。相亲似乎是反着来的,先要觉得可以和他结婚,然后再尝试着去接受他,但却不用从示弱开始,就如同两只刺猬,刚碰面的时候劲儿用大了只会招致烦恼,慢慢磨合总能找到各自舒服的位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