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商报:深港一体化”--警示各地“大都冲动”

(2008-01-16 13:18:49)
标签:

中国商报

房价

深圳

香港

邹涛

房产

“深港一体化”--警示各地“大都冲动”

  中国商报 智文学 杨宏生/文
 
  深圳房价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经历了亢奋暴涨、焦灼观望后,近期进入了寒冬的拐点:房价悄然下降、楼市交易量急剧萎缩。也就在这种背景下,深圳市“很及时地”发布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草案,本次规划确定深圳将与香港共同发展国际大都会——由此,“深港一体化”首次被官方正式提出。
  “市场是需要信息调节的。”从这一点出发,作为利好消息的“深港一体化”本应该带动深圳房价上涨,然而,近期的深圳房价却一直在义无返顾地下降。这看似矛盾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深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副组长、深圳市闫小培副市长表示,这是深圳第一次提出“与香港共同发展国际大都会”。
  “下面很热,上面很理性。”关于“深港一体化”,著名社会活动家邹涛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抛出了这样一句话。“深港大都会”的共建计划,本应该给目前出现低迷的深圳楼市一些信心,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利好”消息。然而,近期的深圳房价却一直在义无返顾地下降。
  “深港两市的共同发展是一个大大的阳谋。”一位关心深圳地产的人士直言不讳,事实上,这些年来,深圳房价已经不断在“深港一体化”概念中严重透支。
  几年前,甚至从更早的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深港一体化”的浪潮就已是风起云涌。尤其是从2003年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到2005年《深圳市融入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实施方案》以及其后,不管是官方还是坊间,有关“深港一体化”的热论一直处于亢奋状态,随之亢奋的还有深圳房价。
  “如今,深圳有些地段的房价比香港还贵。”曾在深圳发动“不买房运动”的邹涛说。现在深圳的房价,香港的穷人已经买不起了。深圳有关人士也承认“深圳市场上只有10%的房产交易来自香港的买家。”
  邹涛分析指出,“将来即便是真正共建国际大都会,深圳的房价也不会上涨。到那个时候,可能会出现深圳人去香港买房。”
  “我看到一个数据,目前全国有200个城市都想打造国际大都会,国际大都会成了一个概念,就像股市炒题材一样。”著名地产专家、《中国房市警告》作者羊慧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一些地方政府希望借“国际大都会”这个概念,提高自己城市的形象从而来抬高当地的房价。
  “大都概念——自我炒作——制造泡沫——泡沫破灭——回归理性——大都冲动”,这就是深圳房价严重透支“大都概念”的轮回。
  建设部一位高层曾严厉批评一些地方脱离实际,超越经济承受能力搞国际大都市,是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目前,不少城市都在描绘“大都”的美丽前景,那么,谁愿意充当下一个提前透支“大都”概念的城市?也许,只有当汹涌的大潮退去之后,人们才能看清楚究竟是谁曾经在水中光着屁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