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文今解】对于言必信行必果的理解

(2016-10-21 22:33:46)
标签:

济宁学院

第二附小

分类: 杂文随笔

对于言必信行必果的理解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注释】 ①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②斗筲shāo)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士?”孔子说:“做事有羞耻之心,出使外国能很好地完成国君的使命。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士了。” 子贡说:“敢问次一等的。”孔子说:“宗族称赞他孝顺父母,乡亲们称赞他尊敬兄长。” 

子贡说:“敢问再次一等的。”孔子说:“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子贡又说:“现在执政的那些人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怎么能算得上呢?” 硁硁然小人哉,即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文中最后一种“斗筲之人是不算在内的),按这三种看来,“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属最后一个档次的,这种人之所以还能称之为士,必也是有其信念的,非为“斗筲之人”的器量狭小胸无大志,他们也有执着的信念,但是与前两种“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和“宗族称孝,乡党称弟”对比,他们的信念是相对较为薄弱较为模糊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执着的是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的,甚至是一个胡里胡涂的偏执狂。他们听命于上面的指令或道听途说不加澄晰,不会明辨是非,只是浅薄固执的寻求“任务、命令”的达成,用现在的话来说,第三等的士就是一傻冒。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大义、什么是是非。在这一点上,孟子说得更加明白:“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章句下

一个人讲究信用必须有所选择。很多人有时候喜欢吹牛许诺,许完诺就得践行诺言,就像郭冬临演的一个小品《有事您说话》,吹完牛让自己陷入困境。还有的出于一时气愤热血上头,应诺受欺负的朋友要一起去把吃的亏找回来,站场去打架。这样的讲信用非但不是被人推崇的,反而是我们要抵制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