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站在学生的立场做教育

(2017-09-14 22:57:24)

站在学生的立场做教育

——读褚清源《立场》有感

作为一名教师,第一次捧起褚清源的《立场》 这本书,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在这个课改大潮风起云涌的时代,李镇西、冯恩洪、张卓玉、崔其升等20位对课改有着深刻思考和成功行动的教育无疑是我们这些普通教师的领军人物,这些教育的先行者执着的张扬着他们的教育理想、教育信仰、教育立场。

教育改革的专家们的教育箴言如洪钟大鼓震撼我的心灵,李镇西校长的“永远记住:尊重学生,并不能取代教育本身;但剥夺了学生的尊严,就谈不上任何教育!”李艳丽校长的“教师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陪伴、认同、支持、鼓励”,李南沉书记的“一个学生可能长成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也可能长成一棵硕果累累的果树,还可能长成一棵歪歪扭扭的葡萄树。他们各有各的用途,都非常好”,“我们推行改革是为了让孩子不再厌学、不再逃学、不再撕书”,陈波浪校长的“学生认为好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盛国友董事长的“课改的主产品是学生的优秀发展、幸福成长,副产品则是提高学业成绩”等,这些教育家的思想无不体现课改的立场:只有关注学生,重视学生的体验,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做教育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才能让学生乐学会学说到底,教育的立场是教育对象(学生)的立场。只有站在学生立场,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抛弃学生立场,教育只可能成为一种虚假教育,甚至是反教育。

现实中,我们经常埋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听话,学习不努力,不理解老师,好心没好报……扪心自问: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了吗?在学生们最渴望得到快乐和自由的时候,我们却告诫他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孩子们的世界里,没有了欢歌笑语,没有了玩耍嬉戏,没有了自由遐想。伴随他们的是烦琐的分析,机械的训练,频繁的考试,以及“公正权威”的排名,“语重心长”的教导……殊不知,这一切早已成了学生眼前一道抹不去的阴影,成了学生心中“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可悲的是,我们许多教师沉醉于此,声称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果真是这样吗?恐怕不尽然。在孩子成绩落后的时候,我们想得更多的是平均分、优秀率;;在孩子有所冒犯的时候,我们想得更多的往往是自己的尊严、地位,当课堂效率低下的时候,我们想得更多的学生的不配合、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唯独忘了,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分析、解决问题        

站在学生的立场,要懂得尊重和呵护。教育就是让“直树成木,大树成荫,弯树成景”而非让所有的的树都成为参天大树。所以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尊重,是对学生人格、尊严、自信、勇气、兴趣等等的尊重,是对学生的创新发现、独特思维以及想做“好孩子”的愿望的积极稳妥的扶植。冯恩洪先生“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教育者应该看学生哪壶先开提哪壶,充分发挥他的强势智慧并使之特长水平。而保护的对立面是“挫伤”、“扼杀”、“泯灭”,我们切不可追求教育的急功近利,让教育变味,让“教育”这支利箭封杀学生的可塑性发展。站在学生的立场,要求我们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学会呵护学生。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心灵。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尊重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即使是浮光掠影的嘲笑,也可能推翻学生心灵中全部美丽的希冀。我们要坚决摈弃教育的功利主义,淡化教育的功利色彩。事实上,我们的许多教师往往只惦记着学生是自己的“作品”,总是竭尽全力地“塑造”它,却往往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它。我们不要只关注“分数”而应更多地寻访、了解分数后面的故事。用孩子的视角看“孩子”,俯身倾听,感同身受,你会欣喜地发现哪怕是每一个错误的背后,都潜藏着一颗善良的童心在闪耀。站在学生的立场,我们应该更多地想到学生,想到学生的利益。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你知道学生最近的快乐与烦恼吗?你知道他们的爱好吗?你知道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吗?……有一种爱叫“伤害”,如果,我们的爱让孩子们感到窒息、恐惧、担忧,那么,这种爱的价值何在?教育的保护功能又何在?

  站在学生的立场,更需要远见和智慧好的教育要让学生感到快乐。孩子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学习动力,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我们的教育不能削足适履,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学情变得非常重要,但这个问题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恰恰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很多教师的教案,基本是缺乏“了解学生”或“学生情况分析”这项内容,这说明在教学设计这个环节教师就忽视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体情况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们满足的是如何完成教材的内容,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基本没有得到有效的关注。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美其名曰“以学生为主体”,其实只是一种“虚假的美丽”,教师不知道教学起点在哪里,教学终点在何处,教学目标有没有实现;相当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对老师的问题或随意说两句,或根据常识泛泛而谈,下课之后则云里雾里,毫无所获。这是站在听课者的立场完全无视学生发展的行为,把学生当作了表演的道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远见,越过功利性的评价,把目光投向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观照自身的教学,有效的教与学才可能发生,有了这种远见和智慧,学生才能真正走向课堂的大舞台,品尝学习的快乐,教学的效果才会凸显。

  对教育工作者而言,“站在学生的立场”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襟怀,是一种远见,更是一种智慧。它要求教育者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的个性,领悟学生心灵世界的广袤和深邃,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建筑在轻蔑和敌视上的,也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依靠惩戒和制裁来实现的。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站在学生的立场做教育,这样的教育一定能给人以幸福、温馨的美好享受;同时,这样的教育也一定是有灵魂的教育,并水到渠成地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手臂带来力量,给迷茫的双眼带来清明。站在学生的立场做教育是一个教育理念,更是我们的一个教育梦想,它还需要我们无数教育者躬身实践,深入探索,摸索出更科学、更丰富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

改革在路上,无数教育人都应该且行且思且珍惜,我们要坚定立场,勇敢实践,执着追求,让中国教育改革之花绽放更出更温馨和谐的光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