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肖育文摄影坡芽歌书文山富宁文化遗产云南地理壮族情歌稿件旅游 |
分类: 云南地理 |
今年“三月三”参加《坡芽歌书》新书发布会时,学术界对这个神秘符号的演绎使我非常的的惊讶,这难道又是人类语言学上的重大发现?我不想再用学术界的高度来观望它,而想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人文民俗等环境对她的产生和延续的影响。
好奇是人心使然。于是我便找了一个机会,马不停蹄地奔赴这个隐没在滇东南的壮族小山村。途中,由于对心中圣地的朝圣和对未知文化的好奇让我完全忘记了山的险峻和路的崎岖,心中充满了肃穆和敬意,甚至还有几分诚惶诚恐。
在壮乡,歌伴人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劳作以外的娱乐,坡芽也不例外,人们同样以歌唱表达内心的情感,消磨闲暇的时光。特别对那些憧憬着爱情的青年男女们,歌声更是她们追求爱情,抒发情感的工具。经过千百年的磨砺,一首首体现着细腻如丝、柔情似水、才思敏捷的情歌在这个小村世代相传,成为远近闻名的歌村。
发现来自于歌手农凤妹家中珍藏的一块宽约一尺,长二尺余的白色土布,上面绘有月、星、树、枫叶、犁、斧、禽、马、人、衣、鸟笼等81个物象符号,每个符号大小约一寸,由仙人掌的汁液绘成,被当地人称为“布瓦吩”,即“把花纹图案绘在土布上的山歌”,翻译成汉语就是“歌书”。农凤妹介绍,这是她们的一本歌书,每一幅图案,代表一首固定的山歌,这块布上的图案记载的是81首壮族情歌,每个图案以歌中用以表情达意的物象描绘记录,只要见到这个图形,即可诵读整首山歌。
《坡芽歌书》所载的81首情歌,81首情歌的对答内容层层递进,一唱一和,环环相扣,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由偶遇到相识、相互倾慕到相恋、最后相约白头偕老、誓同生死的情感表白全过程。其风格形式和表现手法与《诗经》相比可谓异曲同工,毫不逊色。如第一首歌所绘的是一弯半月,歌中以自叙的方式,描写一个青年男子在月光下对影而立,孤独无依,自哀自叹,自伤身世,大有“月出皎兮,姣人僚兮”的古风意韵。
一块白布,或者是一根扁担,上面那些爱情的密码化作了娓娓的歌声。在歌声中,男女情愫互生,成就一段姻缘,成为现实中的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故事。《坡芽歌书》上的81个图案和图案中所蕴含的762行歌词,她是一种神秘的文字,是壮乡人嘴边的歌声,是千百年来岁月凝铸而成的爱情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