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懂的几种声学效应
(2011-02-24 15:06: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数字音频类 |
●哈斯效应 双耳效应
当两个强度相等而其中一个经过延迟的声音同时到聆听者耳中时,如果延迟在30ms以内,听觉上将感到声音好像只来自未延迟的声源,并不感到经延迟的声源存在。当延迟时间超过30ms而未达到50ms时,则听觉上可以识别出已延迟的声源存在,但仍感到声音来自未经延迟的声源。只有当延迟时间超过
50ms以后,听觉上才感到延迟声成为一个清晰的回声。这种现象称为哈斯效应,有时也称为优先效应。
1、两个声源中一个声源与另一个声源的延时量在5-35ms以内时,就好像两个声源合二为一,听音者只能感觉到超前一个声源的存在和方向,感觉不到另一个声源的存在。
2、若一个声源延时另一个声源30-50ms,已能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存在,但方向仍由前者所定。
3、若一个声源延时量大于另一个声源为50ms时,则能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同时存在,方向由各个声源来确定,滞后声为清晰的回声。
==============================================
●德·波埃效应
2、如果两只音箱的强度级差ΔL不为0,此时听音感觉声音偏向较响的一只音箱,如果强度级差ΔL大于等于15dB,此时感觉声音完全来自较响的那一只音箱。
3、如果强度级差ΔL=0,但两只音箱的时间差Δt不为0,此时感觉声音向先到达的那只音箱方向移动。如果时间差Δt大于等于3ms时,感觉声音完全来自先到达的那只音箱方向。
(注:即使给两只音箱馈入不同的信号,3ms似乎太小了,我感觉不出。未经试验不知道正不正确,因为本文来自网络,请各位老师看看有没有错)
==============================================
●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表明了人耳听声音的主观感受量与客观刺激量的对数成正比关系。当声音较小,增大声波振幅时,人耳的主观感受音量增大量较大;当声音强度较大,增大相同的声波振幅时,人耳主观感受音量的增大量较小。
==============================================
●掩蔽效应
环境中的其他声音会使听音者对某一个声音的听力降低,这称之为掩蔽。当一个声音的强度远比另一个声音大,当大到一定程度而这两个声音同时存在时,人们只能听到响的那个声音存在,而觉察不到另一个声音存在。掩蔽量与掩蔽声的声压有关,掩蔽声的声压级增加,掩蔽量随之增大。另外,低频声的掩蔽范围大于高频声的掩蔽范围。
人耳的这一听觉特性给设计降低噪声电路提供了重要启发。磁带放音中,有这样的听音体会,当音乐节目在连续变化且声音较大时,我们不会听到磁带的本底噪声,可当音乐节目结束(空白段磁带)时,便能感觉到磁带的“咝......”噪声存在。
==============================================
劳氏效应(制作假立体的原理)
==============================================
●匙孔效应
==============================================
●浴室效应
==============================================
●多普勒效应
==============================================
●李开试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