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央电视台里的东北人<续1>

(2006-06-04 15:18:29)
分类: 东北人的骄傲

敬一丹

http://chinaneast.xinhuanet.com/2005-10/17/xinsrc_5610021316486401165514.jpg

(图片来源:沈阳今报)

    敬一丹,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1955年4月生于哈尔滨。现为《东方时空》栏目总主持人、《焦点访谈》主持人。1993年起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荣获“金话筒奖”。 主持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等大型直播节目。

   敬一丹,1955年4月生于哈尔滨市。

    1972年-1976年,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知识青年。

    1976年入北京广播学院学习,1979年起任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

    1983年考取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8年入中央电视台任记者、节目主持人。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硕士学位,全国政协委员。曾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工作,1995年加盟新闻评论部,在《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栏目中出任记者、主持人。1993年起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荣获“金话筒奖”。1996年6月起担任《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总主持人,并主持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建党80周年等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型直接节目。现为《东方时空》栏目总主持人、《焦点访谈》主持人。

    德艺双馨的“金话筒”

   她是一位不爱张扬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她的坦诚、平和与从容,总是让她显得与众不同;她那柔和的目光,总会让观众感觉到她的慈爱情怀。

    她主持的《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深受观众喜爱。她从1993年起,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并荣获“金话筒奖”。她曾经主持的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建党80周年等一批的大型直播节目,在全国的影响非常大。

    现在,你一定猜出她是谁了吧?她,就是敬一丹。

    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您

    1955年4月,敬一丹出生在哈尔滨。小时候的敬一丹是个聪明、听话的小女孩,长着一双大眼睛,机灵又可爱,父母都很疼爱她。

    不久,敬一丹上了文昌小学。在学校里,她是一名好学生,老师的每句话,她都注意去听。

    第一天上学的时候,班主任尹老师微笑着向大家做完自我介绍后,说:“老师交给你东西的时候,或者长辈交给你东西的时候,要双手去接。还有,回到家的时候,要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走的时候要说‘爸爸妈妈,我走了’!”

    这些话,敬一丹都记住了,回到家,就懂事地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父母听了,都夸她是好孩子。

    除了父母,敬一丹也爱尹老师,她那和蔼的笑容,总是让敬一丹心里感到暖洋洋的。尹老师也喜欢敬一丹,因为她能专心听讲,作业也写得非常工整,没有一处错的地方。

    有一次,妈妈问敬一丹长大了想干什么,她想了想,激动地回答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我要当像尹老师那样的老师!”妈妈笑了:“一丹,那就好好学习吧,妈妈相信你肯定能成为尹老师那样的人!”

    可惜,没过多久,由于家要搬走,敬一丹必须转学到国庆小学,离开可敬的尹老师了。1962年11月9日,敬一丹来到照相像馆,照了一张相片。等相片刚一冲洗出来,敬一丹就拿着它,来到尹老师身边,难过地说:“尹老师,我把这张照片送给您,留个纪念吧!”尹老师感动了,她也舍不得敬一丹走啊!敬一丹依依不舍地离开后,尹老师拿起照片,随手翻到背面,发现上面写着:“尹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看到这里,尹老师眼睛湿润了,把照片久久地捧在怀里……

    “小喇叭”的梦

    小时候,敬一丹很善于朗读课文,同学和老师都喜欢听。在语文课上,每当老师问有说愿意为全班朗读课文时,敬一丹总是第一个举手。

    小学三年级的一天,敬一丹与几个女同学被带到一间小屋子里。老师拿出一种用红绸子包住的东西,给她们看。这是什么呢?老师说:“这个东西,叫做话筒,也叫‘麦克风’,你们每一个人对着话筒念一段课文,如果谁优秀,我们就用她当小喇叭广播员!”啊,这真太有趣了!敬一丹特别想要当“小喇叭广播员”,因此,她朗读得格外认真,认为自己能被选上。可惜,最终入选的却是班里的另外一个女同学,她叫梁晶,嗓子甜甜的,大家都很喜欢她的声音。敬一丹清楚,自己的声音可能并不完美,不然老师怎么会选择梁晶呢?

    以后,每到课间休息时,梁晶就离开教室,去当“小喇叭广播员”。听,没过多久,教室的小喇叭里就传出了梁晶柔和甜美的嗓音:“同学们,请准备好,和我一起做眼保健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这时,敬一丹经常是一边跟着节拍做眼操,一边琢磨着梁晶的声音,同时想象着梁晶对着话筒的样子,心里非常羡慕。有时,敬一丹甚至想过,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呢?梁晶一个人喊,也有喊累的时候呀,到时候,万一找不到别人,没准就会选我了!想着,想着,敬一丹又偷偷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再加把劲儿,总有一天会有机会!”

    小学毕业后,敬一丹升入哈尔滨市第四十四中学,那里离国庆小学很近。

    一次,校广播站的马老师来到不远处的国庆小学,问那里的老师,在这期升入四十四中的学生中,谁的朗读成绩最好。国庆小学的郭清泉老师说:“敬一丹和朱庆和最好!”这样,敬一丹和朱庆和就成了四十四中广播站的播音员。听到这个消息,敬一丹兴奋得一夜都没睡好,因为,她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怎么能不激动呢?同时,敬一丹也下定决心,要把播音员的工作做好。

    第二天,敬一丹和朱庆和来到三楼的广播站,站在话筒前,开始播音。一想到他们的声音正在传向全校,大家都能听到他们的广播,敬一丹的心就特别激动。

    后来,敬一丹和几个同学参加了省广播电台的招聘,结果,大家都落选了。当时,电台负责招聘的人告诉敬一丹说:“你的表现还不错,但你没受过专业训练,也没成年,声音没有成型呢!”中学毕业后,每次路过省广播电台大门时,敬一丹就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她多想有一天也能走进这扇大门呀!可是,敬一丹又摇摇头,她认为这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有时,当敬一丹打开收音机听广播时,又情不自禁地想:“到什么时候,我的声音才能从收音机里传出来呢?”

    “小喇叭”变成“金话筒”

    再次坐在话筒前播音时,敬一丹已是一名“知青”了。当时,敬一丹的播音地点在新胜林场新建的广播站,那里虽然是一个小广播站,却是敬一丹五年知青生活中最喜欢的地方。

    “新胜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先播送营林段韩凤菊写来的广播稿……现在转播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

    每天早晨,只要一听到敬一丹的声音,知青们、林场的人们就会按时起床。听了敬一丹的播音,知青们对她说:“敬一丹,我们在山上听广播时,觉得你的播音像省电台的播音一样好!”敬一丹听了,非常自豪。

    在广播站的一次工作现场会上,敬一丹因出色的发挥,被调到清河林业局广播站。在那里,敬一丹学到了很多与广播有关的通讯、评论知识,还兼做编辑。她写的稿件,不仅在本站播出,后来还在《黑龙江日报》上发表。

    1976年,敬一丹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后,敬一丹的理想实现了,因为她终于当上了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刚上班的那天,敬一丹第一次在话筒前播出的是天气预报。回家后,敬一丹对父母说:“你们听听我播的天气预报怎么样?”父母都点着头,为女儿感到骄傲。

    为了继续深造,1983年,敬一丹考取了北京广播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8年,敬一丹走进中央电视台,成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继续与话筒相伴。从1993年起,敬一丹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并荣获“金话筒奖”。

    1995年,敬一丹转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在《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栏目中出任记者、主持人。1996年6月,敬一丹开始担任《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的总主持人,还主持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型直播节目,成为深受广大观众爱戴的著名主持人。


    德艺双馨的敬一丹

    成为名人以后,敬一丹还像从前一样,一点儿架子都没有,始终以她的热情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

    每天,敬一丹都要收到许多观众来信,有时,信被辗转送她身边时,早已被揉得皱巴巴的,她仍摊开信纸,照样阅读,因为她知道,在观众的每一封来信里,都藏着一颗滚烫的心。如果没有观众的支持,自己也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所以,她决不能辜负观众的心。

    同样,敬一丹也从来没有忘记过从小教她做人的,亲如妈妈的尹老师。

    1995年的一个盛夏,敬一丹去哈尔滨进行采访。当时,天上正下着大雨。采访刚一结束,敬一丹就给尹老师打了电话。从电话中听到敬一丹的声音后,尹老师格外激动:“一丹,你住在哪家宾馆?我去看你!”听了老师的问话,敬一丹马上说:“不,我要去您家看您!”尹老师接着又说:“一丹,这雨下得太大了,还是我去吧!”“不,尹老师,我一定要去看您!”

    最终,尹老师只好表示同意。不久,敬一丹冒着大雨,来到尹老师家,把给尹老师买的水果双手捧到尹老师面前,然后,她又深深地向尹老师鞠了一躬。

    接过敬一丹送来的水果时,尹老师眼睛模糊了。朦胧间,尹老师仿佛又回到了33年前,又看到了那个对自己依依不舍的小女孩,看到那张的背后写着“尹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照片……

    如今,不管在偏僻的小镇,还是繁华的闹市,哪里有电视,哪里就能听到敬一丹的声音,看到敬一丹的形象。

    可是,尽管敬一丹在电视上露面的频率那么高,她却没有把自己当成大明星。在主持《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时,敬一丹都能以诚恳、亲切的语气,以她独特的气质,把该说的话全部说出来,把大千世界里的爱都讴歌出来,把生活的平凡,贴切自然地带入主持风格中,感动每一位观众的心。

    然而,更让观众感动的,还是敬一丹的为人。如果敬一丹在成名之后变得骄傲自满,忘记从小教育她的老师,忘记每一个帮助过她的人,又怎能成为德艺双馨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http://chinaneast.xinhuanet.com/2006-04/25/xin_07040329093935912101.jpg

(英俊+儒雅+谦逊)*学识=张政

    还记得《新闻联播》中那个面带严肃但时露上镜特有的紧张与羞涩笑容的大男孩,这个大男孩拥有其他播音员所没有的那种刚踏出校门的书卷味。他的英俊,他的帅气,他的阳刚,他纯真的微笑,使我记住了他的名字——张政。

    从《新闻联播》到《经济半小时》张政都以惯有的严肃中略显轻松的主持风格轻松的驾驭此类国家信息类节目,从他合体整齐的西装和他那带有使命感的播报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正在开放中的大国风范,在时光流逝中我们看到节目在不断的改进也看到张政这个从一个的涉世未深的大男孩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真正的男子汉,因为我们越来越能从节目中感觉到他成熟的魅力。

    后来张政这个名字愈来愈多能从报纸读到,原来他接替程前成为中央电视台名牌节目《正大综艺》的主持人。很多关心节目关心他的观众为他这个科班出身的播音员捏了一把汗,但我更为他敢于接受新挑战而喝彩,第一次看张政主持不同看《正大综艺》真是可以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来形容。第一次看他站起来主持才知道他是如此的高大,英俊,潇洒,在节目中虽显初试综艺节目的不适应,但作为观众更多的感受了张政张扬幽默的一面。也许他在场上的驾驭能力没有他身边的可人的王雪纯强,但每一次他与嘉宾的交流都能显出他真君子——谦虚谨慎的品行。他从不以专家自居,总是以一颗求知热忱的心与观众交流与专家沟通。张政从正剧小生到喜剧小生一路走来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多的变成表扬的声音。

    记得在前年的《电视你我他》中看到了这么四个字:“张政上学。”我心想他不是硕士毕业很久了吗?在节目中他说道:“重新回到校园寻找一份书缘,一钟校园情怀,更好的充实自己。”我感动于他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更崇敬于他充实生命的勇气,因为在我看来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博士学位的攻读中去,需要莫大的勇气。

    走过了《旋转舞台》走到每周日的《朋友》张政身上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意见。面对《朋友》被勒令的事实我相信张政一定不会放弃一定会做自我调节,与栏目组的编播人员一道为《朋友》这个风光一时的节目重新定位我相信等朋友复播时观众定能交一个全新的《朋友》认识一个全新的张政。

    张政,也许在承载电视人梦想的路上充满艰险充满挑战,作为一直关注你的观众愿你一路好走,实现自己作为一个电视人最大的梦想!!!!在你的背后有许许多多的观众支持你。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主持人——(英俊+儒雅+谦逊)*学识=张政

    注:一个受也许张政影响也傻傻的去读播音系的女孩 绪抒  

  曾经主持栏目:《朋友》

    出生年月:1966年4月

    民族:汉

    学历:大学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习及工作情况:1985年—1989年 在北京广播学院学习

1989年—现在 在中央电视台工作
    
    获奖情况:2000年度国家播音与主持作品二等奖

2000年度国家级节目主持作品二等奖

http://chinaneast.xinhuanet.com/2006-04/25/xin_05040320165784324374.jpg

    郑丽是个东北姑娘,你见到她的第一面就可以判断得出,当然不是从说话的口音,而是从她的举止、神情、语言。她见到每个陌生人都是乐呵呵的,一上网,变成了见到每个名字都乐呵呵的。

    看来郑丽平时不常上网,所以上网之前,她先揪着我来了个刨根问底,怎么看网友的问题了,怎么回答问题了,怎么看网友的回答,然后时不常地突然一下抓住我的胳膊:“你看,这个人的名字多逗啊!”

    我探头一看,还真是,平时看惯了,早已经不觉得他们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了,今天和郑丽一块儿看,还真是被她的直爽给感染了。郑丽就这样不断发现了让她觉得新奇的东西,直到我提醒她,可以开始了。她连连点头:“现在就可以说了,是吧?”等到录入人员为她敲了还不到一半的字,她忍不住又转过来发表了一句感叹:“哟,她打得可真快啊!”

    又隔了一会儿,郑丽的第一张照片被上传到了网上,哪晓得竟然被“挑剔”的网友逮个正着:“你怎么穿美国国旗?”郑丽看到这句话,赶紧低头看着自己,红色无袖上衣,胸前一个米奇老鼠的大脑袋,但上面赫然是星条旗的花纹。

    这下郑丽可急了:“哎呀,没注意!怎么办啊?”我们也无语了,只好对做名人的烦恼表示同情。不过,郑丽的情绪很快又被另外的问题调整过来了,看到了东北老乡,立刻又振作了精神。

    象在《地方社会新闻》中用着最朴实的语言把新闻播报出来一样,郑丽在网络上的语言也像是和大家唠着家常,无论看到大家什么样的问题,她都用把自己最直接的体会表达出来,甚至谈到私人生活时也不避讳,主动向大家一再“摊牌”,连蜜月旅行的照片都供了出来。

    一般漂亮的女主持人都是很在意自己的形象的,我无意中拍到了一张郑丽撅嘴的照片,生动极了,得意之余又有些惴惴不安,不知道传上去以后她会不会不高兴啊!

    果然,照片一发布,就得到疯狂跟帖,当然,有“疯狂”不满的,也有“疯狂”喜欢的。郑丽自己点开一看,直乐得花枝乱颤。东北人,这点玩笑,哪会放在心上!

    或许直到今天,你还对郑丽不太熟悉,但我敢保证,打从你第一眼看到她起,你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和她唠知心磕了,因为她也是这样来对待你的!

http://chinaneast.xinhuanet.com/2006-04/25/xin_06040320165700088555.jpg

    出生地:黑龙江克东县                    出生日期:11月5日

     籍贯:黑龙江省                         民族:汉

    业余爱好:读书、看电影                 座右铭:善待生命,善待生活

    毕业学校:齐齐哈尔大学师范学院         学历:大学本科

    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                    血型:B

    星座:天蝎座                            最喜欢的地方:一切亲近自然的地方

    最喜欢的运动:跑步、滑雪                最喜欢的颜色:一切温暖的颜色

    最喜欢干的事情:大大的电影院里静静地看电影

    学习经历:1982年——1993年 黑龙江克东县读小学至高中

     1993年——1997年 齐齐哈尔大学师范学院

    工作经历:1997年——2002年10月 黑龙江电视台

     2002年10月至今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咿呀学语的年代,曾经捧着报纸读个不停,声音很大,但没人能听懂我在读些什么。一个亲戚说,这孩子,长大以后是靠嘴皮子吃饭的,没想到,竟被她说中了。

    一直以为能作一名教师,阴差阳错的进了电视台。这是一个让我喜欢,又给我带来烦恼的职业。

    骨子里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幻想中的表演的舞台是在寂静的雪夜,闪烁的星星是舞台的背景,我在雪地中独舞,演员是我,观众也是我。

    所以喜欢听电台午夜的节目,喜欢听那种静静的倾述的声音。

    小时候幻想过楼房的那一边是什么样子,现在很少幻想了,一切都是明明白白的,没有了幻想的余地。

 

文章引用自:http://振兴东北网综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