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俗之大者,也谈元曲的‘俗’

(2006-09-08 22:10:02)
分类: 诗词文字
        关于元曲的‘俗’,前面的文字已经多次提及了。
        俗话说:‘诗庄词媚曲俗’。专门说起元曲的‘俗’,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俗的事情。没办法,那就俗吧。

        雅没问题,但忌讳装雅、附庸风雅;
        俗也没啥,但不要流俗、恶俗。
        谁附庸风雅啊,谁自甘俗流,谁能够天长啊,谁不能地久,要雅你就雅出个追求,要俗你就俗他个一丝不挂。
 
        俗就要大俗。俗之大者,俗出特点、俗出个性、俗出个璀璨艺术来。元曲就是这种俗。
 
        一是语言俗,元曲中经常会使用很多俗语,口语,比如‘行不得也哥哥’、‘老了人也么哥’。而且元曲格式本身允许加入一些衬字,这也使得元曲很容易口语话。下面是几个例子。

                [双调]大德歌。秋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双调]折桂令 
                      ——刘庭信 
        想人生最苦离别。三个字细细分开,凄凄凉凉无了无歇。别字儿半晌痴呆,离字儿一时拆散,苦字儿两下里堆叠。他那里鞍儿马儿身子儿劣怯,我这里眉儿眼儿脸脑儿乜斜。侧着头叫一声行者,搁着泪说一句听者: 得官时先报期程,丢丢抹抹远远的迎接。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卢摯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发乱插。
 
        这写个语言都很口语化,像‘扑簌簌泪点抛’、‘他那里鞍儿马儿身子儿劣怯’、‘丢丢抹抹远远的迎接’、‘绿水青山那答’、‘直吃的欠欠答答’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口语。
 
        二来是内容俗,元曲中很多题材取自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很贴近生活。下面是两个例子。
 
                [双调]蟾宫曲
                      ——卢挚
        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淹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这个就描述了日常生活中的情景。

                [双调]折桂令
                      ——周德清
        倚蓬窗无语磋呀,七件儿全无,做甚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酱瓮儿恰才梦撒,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这一首说的就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日常生活中俗事。
 
        说到这里,还漏了很重要的一点,下篇文字再写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