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大石希望小学志愿者 周宏 张清林 石晓欣
华农大石希望小学学生食堂自建成至今已有近3年的时间,因建造所使用材料、使用时间较长和今年雪灾等原因,目前食堂外形已经扭曲,墙壁已经有近90%开裂,屋顶石棉瓦也已经老化,几乎已经成为危房。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安全、卫生、美好的环境下就餐,同时使学校以整齐的面貌迎接2008年10月份的“两基”迎国检,经学校研究,拟重修学生食堂两间。因此,学校特向华中农业大学团委求助,希望能够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同时学校会积极向社会求助,募集部分资金,以解决此问题。
>
图一: 华农大石希望小学的爱心食堂
一、学校灾情影响简介
今年的雪灾给全国带来了很大的灾害,贵州省是受灾情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华农大石希望小学所在的大方县各乡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电力方面。华农大石希望小学在这次雪灾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受灾范围主要是室外地面冻裂9处,部分教学楼顶面2处、教学楼和图书室玻璃14处、室外电线全部拉断。
>
图二:学校请了一位退伍军人给学生做饭
二、学生食堂基本情况
2004年,在徐本禹还在大石支教时,有一位50多岁的山东好心人刘星华来到了学校,因为很多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来回都要走1~2个小时的山路,有的学生更远,所以部分学生自己早上带一两个土豆或者包谷(玉米),但是很多学生中午放学就不回家吃饭,中午就饿肚子。那天,刘阿姨看到后,她来回走了3个多小时的山路,从乡里用背篼背了几十个馒头回到学校,发给学生,她的行为令当时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很感动,刘阿姨走时,留下了2000元钱给学校,说希望能够建起一座“爱心食堂”,使学生能够中午在学校吃饭。后来,刘阿姨回去后,学校听说她的父亲生病要治病,学校要把她捐的钱还给她,给她父亲治病,后来她不同意,最后学校就退还给了她1000元。
>
图三: 学生吃的土豆
徐本禹离开大石后,我的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又选派了曹建强、田庚两名志愿者接过这个爱心接力棒,来到华农大石希望小学支教。2005年,曹建强、田庚、王校长、姚老师,还有一位来自东北的志愿者,他们五个人,买了些简单的材料,用泥土、木材、石棉瓦等材料建起了一座简单的食堂(据校长介绍,在食堂还没盖石棉瓦时,有一天傍晚下起了雨,为了防止雨水把泥土墙冲坏,他们5人连夜去扛了石棉瓦来盖上)。食堂建好后,学校请了附近一位50多岁老大爷每天中午给学生做午饭,他以前是在部队里当炊事员的。现在食堂里的饭菜是学生每周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玉米、土豆等,做饭烧火时用的柴则是学生上学时在路上捡的,而做菜用的油、盐、酱油等调味料则由学校提供。
>
图四: 学生吃的苞谷饭
学校这几年的发展很快,特别是在教学和学生德育教育上成绩的显著,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肯定,因此,这几年学校生源很多,而且大多数来自外乡,甚至有外县。随着学校人数的日渐增多,在食堂吃饭的学生数量也开始增多,目前食堂已经显得很拥挤。最重要的是,用屋子毕竟只是泥土搭建起来的,经过2年的风吹雨打,加上去年因雪灾的影响,食堂已经“摇摇欲坠”,几乎变成“危房”了。学校现在打算重新修建一个用砖头做的食堂,使学生不仅能够吃到午饭,而且能够安心的吃到中午饭。
>
图五: 做饭的锅
华农大石希望小学现有学生292人,正式教师3人,代课教师4人,志愿者3人。
三、学生感言
以前,没有食堂的时候,我们家远的同学肚子挨饿,早上吃的饱饱的,可是到了下午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力气了,很饿。我每天还带着小妹妹一起走很长的路来上学,晚上走到家里,一坐着就不想起身了。
>
图六:学生在打饭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们有了吃饭的地方——食堂,在里面吃的人很多,大家的家都是很远的,现在到下午我们不很饿了。还多亏了食堂。
——张杨丽
>
图七: 学生轮流值班打饭
以前,没有食堂的时候,我们家园的同学经常挨饿,很多小的同学都等不到放学,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食堂了,可以吃的饱饱的,现在的生活很好。这个食堂从我来大石小学读书的时候就有了,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在里面吃饭,我读书到现在一直是在这里吃饭的,这学期我和哥哥还有表姐都在这里吃饭了。我们只要每周一带些米和土豆到食堂里,中午就能吃饭了。
——张艳
我们在食堂里吃饭的人都想要个新的食堂,现在的食堂能够做饭给我们吃,但是里面太黑了,最好能够有个新的,而且要比现在宽一点,高和这个一样,还有要做个窗子,让里面明亮一些,人坐在里面吃饭又舒服。
——王秘
如果您想奉献爱心捐建爱心食堂,请和在华农大石希望小学的志愿者联系。他(她)们的联系方式是:
周宏:13885719697;张清林:13885719070
石晓欣: 13885715500.
通讯地址: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华农大石希望小学(55161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