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章 |
1月5日
我还没有走到门口的时候,青林给我打来了电话,问我到什么地方了。由于青林还没有吃早餐,我到了门口等了他几分钟。我们到达医院的时候,正好是 8点钟。
医院考虑到社会上的好心人会经常来医院看望杨忠老师,医院给杨忠老师换了一个小一点的病房,这样就会给其他病人带来的影响小一些。原来住的6人间的906房间,后改为3人间的907房间。
我们到达病房时,发现杨老师不在,房间里也没有其他人,我拿出昨天买的记录本记录着今天发生的事情。昨天晚上,志愿者刘明星和韦春瑶来我宿舍时说杨老师在房间里呆不住,总是来回走动。他们让我给杨忠老师提个建议,让杨老师呆在病房里别乱走动。没想到,我们一来到病房就发现没有了踪影。自己还猜测是不是又出去了?此时,我仔细地看着昨天他们记录的东西,上面写得很详细,详细到了几时几分做了什么,以及第二天要做什么等等。我在本子上看到今天早上8点钟要做碘水照影,我想他应该是做碘水照影了。
我留在了房间里看着,青林出去找杨老师。过了有一刻钟的时间青林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没有找到人。青林回来后说,他在做照影的地方看到一个人和他长得很像,但没有敢确认,只好回来了。青林告诉了我具体位置,我亲自去找他。在去的路上,我遇到了杨忠老师,果然是去做照影去了。但由于没有带碘水,又回来了取碘水。
相邻病床的家属认出了我,和我聊了起来,由于杨忠昨天已经搬到了这个房间,加上杨老师的感人故事,杨忠和相邻病床的家属已经很熟悉了。由于早上没有吃饭,这位爱心的大姐把自己的牛奶拿了出来让杨忠喝。由于天气冷,青林用盆子到开水房接了一些热水,用来把牛奶泡热。虽然这位大姐没有口头上多么地敬佩杨忠,但她的行动已经代表了一切。
上午11点钟的时候,我们都在病房里看书的时候,一位阿姨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她看我抬头望她,她问我贵州来的杨忠是不是住在这个病房。从阿姨急促的说话声中,我听得出阿姨来的很匆忙。我站了起来,指着杨忠告诉阿姨这就是杨忠。阿姨连说了几个“不容易啊”,“这么小已经教了这么长时间的书了!保重身体啊!好好看病!”我看阿姨站着,我让阿姨坐在床上,阿姨执意不肯,说见到杨忠一眼就走。阿姨要走的时候,从衣兜里拿出了100元钱,让杨忠看病。我问阿姨叫什么名字,阿姨怎么也不肯告诉,阿姨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图什么!”阿姨告诉我,她上午早早地从新州区的家里出发,原来以为是在中南医院,结果去了医生说不在那里,又转了好几路车来到了省人民医院。
(红杜鹃爱心社的志愿者给杨忠老师讲解自己所画的规划图)
呆了不到5分钟,阿姨就要走了,我送阿姨下楼。我问了护士站的护士该如何坐车去阿姨要去的地方。在去站台的路上,阿姨问我现在有没有工资,我说没有工资,现在还是学生,一个月有100元的生活补助。“那生活费怎么办?”阿姨问,“平时我对象可以给自己一些生活费,此外还可以得到一些奖学金。”我对阿姨说。我刚说完,阿姨又从上衣兜里拿出100元,说给我做生活费,好好补补身体,去了非洲条件会更加艰苦,要注意身体。我说我不能要,阿姨很不高兴,说一定要让我拿着。为了让阿姨能够高兴,我接受了阿姨这一百元捐款。
到了站台,在我的再三要求下,阿姨终于告诉了我,她姓陶,已经65岁了。
(杨老师也执笔画起了规划设计图,志愿者这次当起了老师)
回到病房,下午值班的爱心社志愿者宁曼丽和林桂英已经来到了病房。为了能够给杨忠老师看病,我把阿姨要捐给我的100元钱拿了出来,在捐款登记本上写道:“武汉市新洲区一位姓陶的阿姨给杨忠老师捐款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