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志愿者的支教感悟

(2006-05-24 22:56:16)
分类: 文章
   曹建强,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保留学籍一年来到大石小学进行支教。他和另外一名华农的志愿者田庚是接替我在大石小学支教的。到现在为止,他们已经在大石小学支教了近1年的时间。前一段时间,曹建强和当地的老师来武汉进行学习和交流,他对当地教育现状有着切身的体会和见解。
一个志愿者的支教感悟
                          一个志愿者的支教感悟
                               曹建强
    3月底,我有幸参加了由本禹牵头,贵州支教基金组织的大水乡部分老师来武汉参观学习活动。五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在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小学,水果湖第二小学进行听课学习。初次踏进城市小学校门,走进城里老师教的课堂,我的心被震撼了。无论在校园设施等硬件方面,还是在教师水平、学生素质、学校管理等软件方面,我感到了巨大差距。在此,我并不想对武汉之行的见闻进行描述,或就城乡间在教育方面存在差距进行对比。因为,客观上讲,由于环境不同,二者的标准也应该是有差异的。但回到大水面对现实,我再次陷入对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存在问题的沉思之中。
    西部发展,教育为先。无数研究证明,居民收入水平与其受教育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国家对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空前重视,今年起实施义务教育全免费,还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书本费和寄宿费补贴。这是一个大好消息,为西部地区广大青少年接受教育提供了一个基本保障。但在教学水平、教育有效促进西部地区发展上仍有很多困难,有很长路要走。
一、 资金不足仍是根本问题
    在市场经济社会,资金是配置物质设施的重要因素。如今在城市小学,学生都能坐进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不但如此,城市的小学都有实验室、图书室、电教室,有为文体美配套的各种教具。这些设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硬件条件。在这样的学校里,老师可以寓教于乐,学生可以形象直观的学到知识。
    在西部地区,除希望小学,我们很难找到一所象样的学校校舍。在木屋土房的校舍里,有多少学生下雨不被淋?刮风不被吹?一年前的大石小学,就是众所周知的那座木危房。大石村是一个有600多人的行政村,大石小学近几年学生最少时也有100多人,辐射大水乡的高潮村和沙场乡的兴隆村。但历史上大石小学一直是一所私校。这意味着建国50多年来,国家就没给大石村民在教育上投过一分钱。校舍是村民集资建的,老师是村民自己请的,如同私塾。我们靠收学生杂费来发教师工资和支付学校日常开支,也就是人头税。以前每人每学期80元,再扣除30多元的书费,最后学校所剩无几。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拿出大头发教师工资,也就每人每月200元左右。可想而知,我们怎么还能再有力量来改善办学条件。由于“本禹效应”,去年六月份希望小学建成后,学校才有了新的改观。现在的华农大石希望小学办起了图书室,也有了其它一些文体设施。但这些都是捐助的,除建校外,上级教育部门仍没在改善办学条件上投过钱。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应该是过去的教育投资体制。以前的义务教育资金主要由县级财政拿大头,本来东西、城乡间经济就存在巨大差距。这样的教育投资体制更将会拉大教育上的鸿沟。
二、 家庭教育是核心问题
    都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家长的言行将直接影响青少年是否能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方面,贫困山区和城市家庭在重视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别。无衣食之忧的大部分城市家庭,实际已把培养下一代放在首要位置。从胎教开始,到读那所幼儿园、小学,再到选琴棋书画的辅导班,家长可谓操碎了心。反观我们大石村,几乎所有家庭还在为填肚子而奔波,家长又哪有精力来管孩子。绝大多数家长送子女来读书也不是为了将来让他读大学,那显得太遥远了。到了身强力壮的年龄就可为家里找钱,读点儿书打工可以自己坐火车,在外不受欺负,就够了。农民的选择不是看长期效益最大,而是看成本最小,从这个角度讲,读书显然不是条最优的道路。
    另一点是,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很难做到对子女的科学指导。家庭暴力在大石村是普遍现象,父亲在家庭中具有绝对权利,子女没有争辩的意识,更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家长在家长通知书的评语上就写了一句话:某某若在学校不听话你就给我打。家长不会协助老师督促和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学习知识。家长更忽略对学生品行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因此,在乡村小学,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淡薄,团结协作观念空缺,文明礼貌素养不高。入学后,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难题。
三、 教师素质是关键问题
    代课教师是支撑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脊梁,至今在推进西部普九工作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代课教师是指那些没有事业编制的教师,因此国家不会发工资或半点儿补贴。在地方财政困难,师资奇缺的西部地区,代课老师大量存在是普遍现象。2005年11月3日〈〈南方周末〉〉报载,西北师大副校长王嘉毅教授估计,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代课教师共有50.6万人,约占西部农村教师的20%。而据我所了解,大水乡代课老师的比例超过50%,以我们这次来武汉学习的老师为例,共有14名老师,其中公办老师仅有一名,代课老师比例高达90%以上。
    因此我们谈教师素质,就是主要谈代课老师素质问题。一般而言,教师素质与其学历水平高度相关。这一点上,代课老师具有明显劣势。公办老师一般需具有师范类中专以上学历,现在大专、本科居多。而我们这些代课老师一般只是初中毕业,或初中还未读完,高中很少。然后,他们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化培训即上岗任教,是典型的“瞎子牵瞎子”式教书,其教学水平可想而知。如果说现在城里老师是在教学生“为什么”,那现在山里老师就是在教“是什么”。城里老师用启发式、鼓励式、欣赏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激发他的想象力,训练他们的思维;山里的老师还在简单的就知识传授知识,以教识字算帐为主,因为这是山里人现在最需要的。除课本上的语文数学外,其他科目的知识当地老师自己也不太了解。前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就有老师拿着画册指着一只小熊问我是什么动物,她不知道熊和熊猫是两种动物。在主课语文上,部分老师发音不准,写作句子不通,错字也经常出现。这些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可不谈教学方法,就自身知识存量而言,代课老师就不足。如果自己没有一桶水,又怎能给别人一碗水。讲这些,我不是抱怨代课老师,而是想真实反映贫困山区的教学现状。
    这里我还想讲一下代课老师的工作和待遇。我们学校的代课老师平均每周24节课,现在每月拿300元工资。这一年是按9个月算,寒暑假的3个月不上课就不会发工资。他们都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仅靠这点收入是难以维持家里的日常生活的,因此放学的时间就是他们下农田劳动的时候。这样,他们又哪有精力来认真备课改作业,又哪有时间用在再学习上。
四、 小结
    尽管这次武汉行使我震撼很大,但我并没对西部教育失去信心,更不会灰心。我是在清醒的分析造成如此巨大差距的原因在哪。我们决不应简单地拿西部山区的学校和大都市的学校进行横向对比,空谈感受盲目借鉴是无意义的。经济和教育是两个互相制约的方面,经济可改善教育,教育可促进经济。不解决西部地区对教育的投入问题,教育上的师资状况和教学环境就很难得到改善,学生就得不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同时经济问题解决好了,人民都富裕了,家庭、教师的问题也会得到逐步解决,家长和老师才会真正把学生受教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这样,社会、家庭、学校容易形成合力,才能把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