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年支教留给了我什么(下)

(2006-05-14 19:29:48)
分类: 文章
                    两年的支教生活教会了我许多
    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是一名不大自信的学生,总感觉自己能力欠缺,不如别人。
    大学里老师组织学生上台发言,走向讲台前我总是要紧张很长一段时间。走上讲台后 ,自己也是语无伦次地讲一通。讲完后,自己还经常感受到紧张的“余震”。
    在我决定来贵州支教的时候,我个人也不知道能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两年。特别是我独自一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面对孤独与寂寞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大山里面坚持下去。当我快坚持不住的时候,我对自己说:“自己决不能当逃兵!”当我度过了生活中最为困难的那一段日子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做到了原来以为相当艰难的事情。
    当志愿者老师,自己原来也是没有经验的,对我来说,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挑战。自己担心如果教不好那些学生,就会至少耽误他们两年。后来,自己总是想办法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当地的学生很羞涩,不爱讲话,我就通过让学生写纸条的方式来给我提意见;自己在空闲的时候去学生家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特点。
    在大石小学支教的这一年,由于经常有媒体过来采访,加上自己有不少的报告会和公益活动,耽搁了不少上课的时间。为了少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我利用周末的时间给学生补课。在我要离开大石小学的时候,我所教的学生取得了让我满意的成绩,由原来所在乡中下等的名次提高到了第二名,而且学生在其他方面也有了提高。
    如果我自己不能在贵州坚持呆上两年,自己心中会永远留下一个阴影:我成了一个逃兵!选择支教是我自己所做出的最重大的一个决定,如果这一次我当了逃兵,也许以后在生活中面临其他选择,让我付出行动的时候,我同样会成为一名逃兵。只要自己做出了选择,就要百分之百地付出努力与行动,慢慢地适应它,爱上它,改变它。当自己不经意间回首时,会发现自己也做到了别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在贵州支教的时候,对我个人来说,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回学校后好好地读书。
    我所任教的大石小学,整个冬天很难见到有几天是晴天,绝大多数时间是阴雨连绵,即使没有下雨,空气也很潮湿。学生每天早上从家里来到学校,鞋子总是湿的。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我们搭建的帐篷里上课的时候,由于天气太冷,学生忍不住,总是下课的时候把脚放在炉子上面烤一烤。如果外面刮大风,帐篷里跟着刮大风,学生经常冻得缩成一团。有一次,我的一名学生被冻得吐了;还有一次刮大风,大风把我们上课搭建的帐篷刮跑了老远,帐篷的“木板”课桌都淋了雨。后来,学生搬进了新的教室 ,我经常和学生谈起在帐篷里上课的情景,激励他们好好读书,其实,更是激励我自己!
    我回到学校读研究生以后,我很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但是由于自己一直忙着助学的事情,自己去的最多的就是“华农贵州支教基金”的助学办公室,少了坐进教室里上自习的机会。现在,有时间上自习对我来说也变成了一种奢侈。学校里认识自己的学生多了,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时间就多了,这样不可避免地少了很多学习的时间。有一段时间是属于我的,那就是每天晚上从助学办公室回来,其他同学都进入梦乡的时候,自己就可以挤出时间来看看书。慢慢地,自己养成了晚上1点钟左右睡觉的习惯。上个学期,由于一直熬夜,身体受不了,原来在贵州得的胃病现在经常犯。我担心自己身体受不了,我对我自己发誓:以后再也不熬夜了。当胃病稍微好点的时候,这句话也就过期了。
    在贵州支教的那段日子了,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师们给我心理上面的引导和帮助。
    刚开始支教的那一年,我的生活是很平静的,没有多少人走进自己的生活空间,除了上课以外就是做家访、写信、写日记、改作业。这一年给我很多思考的时间,虽然那段日子很孤独很寂寞,但是当我现在回忆起来的时候,我感觉那段日子是我最宝贵的经历。当扑面而来的报道向我涌来的时候,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变得不知所措,很不习惯,自己承受不了,一个人坐着火车来到武汉找同学玩了几天。后来有一段时间想起自己没法正常上课,自己就变得很急躁。我的老师开导我说,让我以一颗平常的心态面对它。老师经常给我敲警钟:也许艰苦的环境压不垮你,但光环和荣誉就可能把你打倒。我一直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不管是面对困难还是荣誉,我一直告诫我自己,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自己应该更多地考虑现在自己该做什么。
    学校为了能够让我回校以后安心地读书,学校把我当作一名普通的学生来看待,虽然走在校园的路上经常有人能够看出我来,说:“看,这就是徐本禹!”此时,我总是回头微微一笑,和他们打着招呼。我经常对我自己说:“回到学校成了一名学生,应该好好读书了。”
          志愿服务:构筑和谐的“纽带”  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
    最初决定放弃读研究生到贵州当一名支教老师是发着我的内心:想尽一份力来帮一帮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当我来到支教的地方,自己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思索着如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支教这件事情,达到“效用的最大化”;在支教的同时,在母校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自己也努力为大水乡的经济发展牵线搭桥。
    在华中农业大学读研这半年,自己也一直在思考志愿服务与“三农”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做为一名服务于“三农”的志愿者:首先应该在内心深处有服务于“三农”的强烈愿望,要有为“三农”做点什么的决心;其次,志愿者应该发挥“纽带”的作用,努力把贫困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连接在一起,形成帮扶关系,带动贫困地区的发展,为构筑和谐创造条件;再次,志愿者应该发挥“催化剂”的作用,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生活,用志愿者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当地的居民,加快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
  志愿服务是世界上最神圣的事业,志愿者是爱的使者!愿更多的人能够从事这一最神圣的事业,成为爱的使者――志愿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