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 nation talking to itself 一个自说自话的民族

(2012-05-01 22:27:03)
标签:

杂谈

分类: 混合理论 - Hybrid Theory
先来个《故事新编》。话说从前有个读书人,碰到家门口开文学武侠大会,就凑热闹跑去看各方前来的高手比武表演。结果东村派来的一众高手都打得四不像,完全不入流,而西村的本地高手打得这个精彩,就连东村流亡到西村的人也成了高手。围观的观众们于是纷纷喝彩道:“西村打得好!东村无高手!”谁知立刻有东村的人跳出来骂道:“你们看过东村的几个人?就说无高手了?”观众道:“那照你说呢?”那人道:“无论如何,你们至少必须要把我们东村13亿人所有人的所有武术招式全部看完了,才能判断说我们东村有没有高手嘛!”

我没有讲笑话,我说的这是今天在我的微博上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当我看完伦敦书展并在微博上发了几条相关的微博,哀叹中国无文学已经快要成事实后,居然有一个头顶着河南作家协会副主席的大V筒子冲我喊叫道:

何弘新浪个人认证 :把张戎当宝贝的也敢说这样的话?你读了多少作品就下这样的判断?其实应该质疑的是出版制度和状况,看看他们大力推广的都是些什么书!

他这番莫名其妙的突兀指责,把我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钟宜霖新浪个人认证 :这位作协主席同志,您说话有点逻辑行吗?

于是这位河南作协副主席说:不知道你读过多少中国作家的作品,就得出中国无文学的判断?中国当下的写作是有很多问题,是不能让人满意,但好作品还是有的。如果两眼只盯着畅销书,只以销量判断作品的优劣,那就别谈文学。关于是否自由的论调,也无意义。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同样有好作品。

万般无奈,我只好回答:看来你还真是病得不轻。好吧,那我告诉你,第一,我没有读过什么中国的畅销书。第二,我也没有只盯着畅销书,以销量判断作品,ok?拜托您这个作协主席说话有点正常人的逻辑好吗??对这种逻辑混乱完全不着边际不知所云的指责,不再回复。

然后我说:我在伦敦书展上听了整整三天中国作家的讲座,最精彩的的确就不是中国官派来的这批作家,而是流亡海外的杨炼和张戎。大家发言的水平之高下,一目了然。我只是直接陈述我个人的观点,实话实说而已,关其他人鸟事?

群众同志们纷纷表示慰问和理解:
@Danielle工作中:表跟他们计较啦,浪费口舌,你懂的。
钟宜霖新浪个人认证 :真的是,简直就是一群疯子。
章翔鸥新浪个人认证 :你就饶了 @何弘 吧,他其实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出于一个习惯动作而已,至于什么动作,你懂的,哈哈哈哈!
钟宜霖新浪个人认证 :我觉得要么就是我吃饱了撑的,要么就是他吃饱了撑的。[偷笑]

结果何主席又发话了,他说:官派的作家同样只能代表他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不能代表中国文学。你可以对某个作家做出判断,这没问题,但不能以此判断整个中国文学。我的意思是不要轻易做 武断的、以偏概全的判断。你没见过白色的乌鸦,不等于乌鸦全是黑的。顺便一提,李洱有本《白色的乌鸦》,是小说集,也值得看看。这也不是畅销书。

对这位作协主席的发言,我再次无奈甚至无语了。于是我说:

我转一段奈保尔的话送给何主席:这种寻找社会评论的倾向,是英国文学的恶习...他们看书不是为了历险,而是为了比较,以便找到他们知道或自以为知道的东西。。写作逐渐演变成某一 社群的私人语言。写作将变成阿瑟·米勒对报纸的定义:一个民族跟自己说话。即使是那些有办法的人,也只能目击,而不能参与。

何主席回复道:奈保尔的话把他移民作家的心态表露无遗。如果一定把阅读看作历险,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把经验、表达、思想不同的新鲜性作为各自追求的重点。如果不对各种作品 都有所了解,最好不要有全称判断。中国作家有见容体制的,也有不见容的,怎么会都是自己对自己说话?阿查的话似不必奉为玉律。

这下我已经彻底无语,只剩下捧腹大笑了。A <wbr>nation <wbr>talking <wbr>to <wbr>itself <wbr>一个自说自话的民族 我的神哪,难道这还不是最明显的自说自话?所有的人都是错误的,只有你自己是正确的,对吧?无比正确的伟大领导、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河南文学院院长同志?

然后我做出了最终的总结:

奈保尔说的没错,这样下去,“写作将变成阿瑟·米勒对报纸的定义:一个民族跟自己说话。”中国的作家和新闻记者们如果愿意继续这样自己跟自己说话,自说自话自言自语地意淫下去的话, 就请继续下去好了。堕落是不需要拯救的,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正在进入天堂。不过,既然你们要继续这样的表演,就不要埋怨其他的观众们在一旁看笑话。



----THE END----


[注] Arthur Miller: A good newspaper, I suppose, is a nation talking to itself. * As quoted in The Observer [London] (26 November 196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